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吕云涛)6月6日,西安博物院的老师们走进西安市碑林区振兴路小学,为学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本土文化专题课程。课堂以 “解码家乡” 为主线,通过地理溯源、历史探秘与趣味互动,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的独特魅力。

课程从 “家园” 概念切入,通过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分讲解,特别强调台湾省的地位后,聚焦陕西地理版图。老师以 “800公里南北跨度” 为线索,对比陕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关中渭河平原的麦田、陕南秦巴山区的稻田,生动展现 “一省三貌” 的地域奇观,引发学生对家乡地形与生活关联的热烈讨论。
在历史环节,老师以 “为何选择西安建都” 为核心,解析其 “三面环山、八水绕长安” 的地缘优势:冷兵器时代的天然防御、农耕文明的沃土根基、居中控辖全国的政治区位。从周丰镐的礼乐文明,到秦咸阳的集权开创,再到隋唐长安的国际都会气象,通过朝代更迭与城址变迁,勾勒出西安作为中华文明核心枢纽的千年脉络。考古发现的引入更让历史 “触手可及”—— 周代沣京遗址的考古实证、唐长安朱雀大街的尺度还原、地铁施工中偶遇的古城墙遗迹,让学生惊呼 “历史就在脚下”。

课堂贯穿多元互动,“十三朝” 朝代竞猜激发挑战热情,“九鼎八簋” 等级制度的趣味解读让礼仪文化活起来。学生们在 “关中为何得名”“长安如何变身西安” 等问题中积极思辨,在 “寻找身边历史痕迹” 的实践任务中跃跃欲试。
“原来课本里的长安,是我每天生活的地方!” 课后,学生们带着 “家乡文化小使者” 徽章,纷纷表示要探索小区里的老建筑、聆听长辈口中的西安故事。此次课程以地理为骨架、历史为血脉、互动为桥梁,让学生直观感家乡的历史厚度与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