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彩虹中学 段嘉俊
2025年陕西高考语文采用的是全国二卷作文题,题目围绕“梦的赠予”展开。把自己的梦赠给别人,这一类型的题目特别像1999年高考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记忆移植”是强行植入,“梦的赠与”是传递和分享,在 “梦” 的虚实交织中建立认知坐标系,既需捕捉个体梦境的独特纹理,又要挖掘其背后的集体精神密码。考查考生对“梦”的理解,“梦”是虚幻的,而梦又来自现实在人脑中的印记。这里的“梦”既指具体的“梦境”,也指抽象的“梦想”。考生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既要关注梦境的个性化特点,又要挖掘其背后普遍的意义。
一、材料理解
作文材料引用了三句古诗:“昨夜闲潭梦落花”“我欲因之梦吴越”“铁马冰河入梦来”,并指出“梦往往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我们的感受和期冀,为我们打开更浩瀚的天空。我们也常常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梦,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梦,以行动实现自己的梦。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将梦赠予他人……”。
“昨夜闲潭梦落花”是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中的名句,描述了作者长期离家不能回还的困苦,表达浓厚的思乡之情,蕴含个体生命对自然之美、人生之理的观照;“我欲因之梦吴越”是诗仙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入梦”部分的第一句,“吴越”是他的梦想之地,也是自我精神追求,其中带有“求其有声”的意图;“铁马冰河入梦来”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的结句,无数次午夜梦回,他梦见自己骑着身披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黄河,实现了少年时的梦想。卒章显志,体现了个人之志与家国之思、民族之魂的结合。
二、关键要素分析
“梦”与“赠与”是两个关键词。三句诗歌描述的梦的层次由浅入深,由具像到抽象,由个人到国家,逐层递进。有考生看到这里立刻大笔一挥,信手写下了“中国梦”的主题,但是请别忘记,关键词还有一个,就是“赠予”。梦是相对私密的大脑活动,怎么能赠予呢?把自己的梦讲述给别人听,算不算赠予?记录成册算不算赠予?以行动实现自己的梦想让它变现,算不算赠予?赠予的形式多种多样,核心在于分享和传递。考生需要思考“梦的赠予”这一情境的想象性,以及通过“赠予”实现“我们—他人”的联结。因此考生不仅要思考自己的梦,还要思考如何将梦与他人共享,以及这种共享对他人和社会的意义。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篇目《喜看稻菽千重浪》袁隆平讲述自己的“禾下乘凉梦”并把它变为现实就是一种赠予。必修下册《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把实验结果公之于众实现消灭疟疾危害,造福人类的梦想。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中想要消灭种族歧视的宏愿虽然至今都未曾真正实现,但他敢于梦想的精神通过演讲词化作正能量传递给我们也是一种赠与。可见不仅梦的过程、梦的结果可以赠予,甚至敢于做梦的精神也值得赠予他人。仔细分析之后不难发现,全国二卷的作文题中“梦的赠予”可以分为三个维度:赠予梦的内容、赠予梦的成果、赠予梦的精神。这样思考逻辑框架就已然成形。中心论点围绕“梦的赠予”思考如何通过“赠予”实现个人与社会的联结。
三、审题立意方向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考生可以从个人梦与社会梦的关系入手,探讨如何通过个人的努力为社会贡献,或者如何从社会中汲取力量实现个人梦想。
2、梦想的实现与传递:可以讨论梦想的实现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分享梦想激励他人,共同为更大的目标努力。
3、情感与精神的交流:从“梦”的情感和精神层面入手,探讨如何通过“梦的赠予”实现情感共鸣和精神激励。
四、写作建议
1、避免空泛:写作时要结合具体事例或个人经历,避免空泛地谈论梦想,而是要深入挖掘“梦”的内涵和“赠予”的意义。
2、多角度思考:可以尝试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比如“有的梦宜于独享,有的梦宜于赠友,有的梦应为整个民族共有”。
3、情感真挚:题目注重情感体验,考生应写出真情实感,避免生硬的说教。
总之,今年的作文题目既考查了考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鼓励他们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现实意义。五、题目拟写举隅
1、《梦作渡船,渡向星河》
2、《撷梦为光,照亮生命荒原》
3、《饮下梦的琼浆,醉写生命长歌》
4、《以梦为契,与岁月言欢》
5、《梦的羽翼,掠过荒芜与葱茏》
6、《接过梦的火种,点燃时代长明》
7、《梦的馈赠:灵魂的秘语与远行》
8、《在梦的褶皱里,窥见永恒》
9、《赠梦予时光,酿岁月沉香》
10、《踏梦而来,携星辰赠山河》
11、《梦的信封里,藏着宇宙的答案》
12、《接过梦的画笔,绘就生命长卷》
13、《在梦的潮涌中,打捞自我》
14、《寻梦,赴一场跨越时空的邀约》
15、《以梦为舟,驶向精神的桃源》
16、《当梦境化作燎原的星火》
17、《在梦的褶皱里,拾得光的碎片》
18、《梦的摆渡人,赠我半阙人生》
19、《以梦为刃,剖开现实的茧房》
20、《折叠的梦境里,藏着未拆封的自己》
【附:作文素材积累】
一、名人名言类
“梦想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马丁·路德·金
适用角度:强调梦想的重要性,以及梦想对个人和社会的引领作用。
“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能没有梦想。”——海伦·凯勒
适用角度:即使在困境中,梦想也能给人希望和力量。
“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杜鲁门·卡波特
适用角度:梦想是内心深处的渴望,是精神的寄托。
“梦想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马丁·路德·金
适用角度:强调梦想的重要性,以及梦想对个人和社会的引领作用。
“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杜鲁门·卡波特
适用角度:梦想是内心深处的渴望,是精神的寄托。
二、历史人物与事件类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的家国梦
素材内容:陆游一生致力于恢复中原,他的梦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族的担当。他的诗歌中多次提到“梦”,如“铁马冰河入梦来”,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的热爱。适用角度:个人梦想与家国情怀的结合,梦想的传承与担当。
“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的演讲
素材内容: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表达了他对种族平等和自由的追求。他的梦想激励了无数人,推动了美国的民权运动。
适用角度:梦想的力量,梦想对社会的改变。
“嫦娥奔月”——中国航天梦的实现
素材内容:从古代的“嫦娥奔月”神话到现代的嫦娥一号、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中国航天人用实际行动实现了千年的航天梦。他们的梦想不仅推动了科技进步,也激励了无数青少年投身航天事业。
适用角度:梦想的传承与实现,科技助力梦想。“天问一号”——中国火星探测梦
素材内容:中国航天人通过“天问一号”成功实现火星探测,这不仅是科技的突破,更是中华民族对宇宙探索梦想的实现。
适用角度:梦想的实现,科技与梦想的结合。
三、当代人物与事迹类“时代楷模”张桂梅——教育梦的传递
素材内容:张桂梅在云南贫困山区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无数贫困女孩实现大学梦。她的梦想是让每一个女孩都能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她用自己的行动将这个梦想传递给了无数人。
适用角度:个人梦想与社会责任,梦想的传递与实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粮食梦的实现素材内容: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他的梦想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的研究成果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适用角度:梦想的实现,科技与梦想的结合。
“中国好人”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自强梦的传递
素材内容:张顺东和李国秀夫妇身残志坚,用一只手和一双脚撑起一个家,他们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他们的梦想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好,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将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传递给了社会。
适用角度:个人梦想与社会激励,梦想的传递。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陈薇——抗疫梦的实现
素材内容:陈薇院士在新冠疫情期间带领团队研发疫苗,她的梦想是用科技守护人民的健康。她的努力不仅为抗疫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激励了无数青年投身科研事业。
适用角度:梦想的实现,科技与梦想的结合。
四、文化艺术类
“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的词作与家国梦
素材内容:辛弃疾的词作中多次提到“梦”,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达了他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词作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对家国情怀的传承。
适用角度:文学与梦想的结合,家国情怀的传递。
“梦中的婚礼”——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音乐与梦想
素材内容: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梦中的婚礼》广受欢迎,这首曲子不仅传递了爱情的美好,也激发了无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适用角度:艺术与梦想的结合,梦想的传递。
“梦之蓝”——江苏洋河酒的创新与梦想
素材内容:江苏洋河酒通过创新推出“梦之蓝”系列,不仅提升了品牌形象,也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适用角度:企业创新与梦想的结合,梦想的传递。
五、科技创新类
“数字故宫”——科技助力文化传承梦
素材内容:故宫博物院通过数字化技术,将文物、历史和文化以全新的形式呈现给公众,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适用角度:科技与梦想的结合,文化传承与创新。“人工智能”——科技与梦想的未来
素材内容: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无限可能,从智能家居到医疗健康,从自动驾驶到太空探索,人工智能正在实现人类的许多梦想。
适用角度:科技与梦想的结合,未来的可能性。
“5G技术”——科技与梦想的连接
素材内容:5G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信息传递更加高效,让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智慧城市等成为现实,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适用角度:科技与梦想的结合,社会进步与梦想的实现。
六、自然与环保类
“绿色梦想”——塞罕坝林场的生态梦
素材内容: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用几十年的时间将荒漠变为绿洲,他们的梦想是让大地披上绿装,让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他们的努力不仅改变了塞罕坝的面貌,也为全国的生态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适用角度:环保与梦想的结合,生态建设与社会责任。
“蓝色梦想”——海洋保护志愿者的行动
素材内容:许多志愿者致力于海洋保护,他们的梦想是让海洋更加清澈,让海洋生物得以繁衍生息。他们通过清理海滩、宣传环保知识等方式,将保护海洋的梦想传递给更多人。
适用角度:环保与梦想的结合,社会责任与梦想的传递。
七、个人成长类“我的大学梦”——高考学子的奋斗
素材内容:每年高考,无数学子怀揣着大学梦,通过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的梦想不仅关乎个人的未来,也关乎家庭的希望和社会的进步。
适用角度:个人梦想与努力,梦想的实现。“创业梦”——青年创业者的奋斗
素材内容:许多青年创业者怀揣着创业梦,通过创新和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他们的梦想不仅改变了自己,也带动了就业,推动了经济发展。
适用角度:个人梦想与社会价值,梦想的实现。
八、国际视野类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结合
素材内容: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通过合作与共赢实现全球的和平与发展。这一理念不仅是中国的梦想,也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
适用角度: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国家梦想与世界梦想的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合作与梦想的实现素材内容: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开展广泛合作,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这一倡议不仅实现了中国的梦想,也促进了沿线国家的发展。
适用角度:合作与梦想的实现,国家梦想与世界梦想的结合。
这些素材涵盖了历史、文化、科技、环保、个人成长等多个方面,能够帮助考生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丰富作文内容,提升作文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