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一】落实立德树人 着眼解决真实问题
西安市高新第二高级中学教师 李星星
2025年是陕西省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首次进行高考自主命题。本次地理试题从多个维度对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展开全方位考查。
一、整体试卷结构及风格
试题题型与八省联考类似,整体呈现出平稳的态势。着重对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以及学生的关键能力进行考查,所有情境都来源于真实生活且极具时代特征,设问角度新颖独特、富有创新性,难度设置合理,有明显的梯度,既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又能有效实现选拔功能。
二、试题特点详细剖析
(一)落实立德树人,厚植家国情怀,着眼解决真实问题
第1题组:以云南保山咖啡产业从大量出售咖啡豆到建立精加工园的发展历程为背景,这是当地咖啡产业升级的典型案例。通过对其精深加工转型路径与实践、产业融合等方面的考查,充分体现出地理学科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具备的特色功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地理知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地方产业发展的关注与思考。
第2题组:聚焦农村土地路面改成耕地、耕地由零碎变为整片的实际做法,考查农村土地流转与粮食安全问题。这一试题体现了地理学科服务生活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意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
(二)引导教学本源,考查主干知识,注重考查核心素养
第4题组:以西欧某山地植被及降水差异为情境,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及差异。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该题组通过对植被分布、降水情况等要素的考查,引导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自然地理知识,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形成的原因,从而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检验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第5题组:以沙丘及沙化现象为情境,考查沙丘风向、萎缩的原因,同时展现了沙漠化整治的良好成效,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感受到我国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这不仅考查了学生对风沙地貌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考查了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分析能力,体现了地理学科对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视 。
(三)注重地理原理,考查关键能力,强化回溯地理过程
第17题:以冰碛高地早、中、晚期湖泊为情境,考查湖泊形成过程以及湖泊底部沉积物演化过程。这道题注重考查地貌形成及演化知识,对学生的时空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需要根据所给的信息,分析不同时期湖泊的形成条件,以及沉积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从而推导出整个湖泊的演化过程。这种对地理过程的考查,能够有效检验学生对地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解决真实问题,紧扣生活情境,瞄准落实地理实践
第3题组:以长三角的发展核心从苏州转移至上海的原因为切入点,考察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的转换。这一情境立足实际生活,要求学生运用城市发展及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深入思考背后的原因和影响。通过这样的试题,考查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
(五)突出学科特色,对接基本知识,注重落实五育培养
第18题:以老旧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情境,要求学生进行调查并提出改进方案,如调查驿站位置以及如何改进驿站位置等。同时,面对我国老龄化问题,养老服务驿站的服务功能显得更为重要,该题旨在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调查和分析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地理学科中的区位理论等基本知识,体现了学科特色与五育培养的有机结合 。
(六)突出课程思政,落实生态发展,着力树立可持续发展
第16题:以山东长岛建立国际零碳排放岛为情境,该岛通过光伏发电、发展蓝色海洋农业、提高森林覆盖率等多方面实现综合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这一试题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解和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实现协调共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发展观 。
三、总结
总体而言,2025年陕西地理卷实现了从老高考向新高考的平稳过渡。试卷既充分展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又发挥了地理学科解决实际问题的功能,全面落实了地理学科素养的考查。对基础教育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为中学地理教学指明了方向,同时在人才选拔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筛选出具有扎实地理知识和较高学科素养的学生 。
【点评二】立足现实考能力 多维创新显素养
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教师 李智
2025年陕西省高考地理试卷遵循《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试卷结构》,采用“选择题(15道)+非选择题(4道)”模式,满分100分,考试时长75分钟。试卷聚焦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全面考查地理综合能力,呈现三大特点。
一、题型稳中有新,深化能力考
试题注重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考查,同时检验学生逻辑分析能力,如通过新
二、核心素养贯穿,培育综合思维
试卷全面渗透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方面,通过湖泊成因等试题,引导学生关注野外现象,理解地理过程。人地协调观上,以碳汇碳排为切入点,探讨人地关系,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农田改造、咖啡种植等
三、命题立足现实,彰显学科价值
试卷以真实情境驱动,围绕康养产业、农业改造等生活问题,构建“情境-问题-知识”逻辑链,凸显“地理即生活”。试题精准对接全球气候变化等热点,考查碳汇碳
2025年陕西省高考地理试卷以“素养立意、能力为重”,稳定中不乏创新。这启示后续地理教学应夯实基础,强化原理应用;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加强学科融合教学,拓宽知识视野,培养新时代综合人才。
【点评三】注重基础知识考查 强化核心素养落实
西安市第十中学教师 李敏
2025年陕西高考地理试题在命题风格、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上均体现了新高考改革的趋势,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强化核心素养的落实。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点评:
一、考题形式与结构
1. 题型与分值分布
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总分45分,占比45%,保持“材料+小题”的题组模式。
综合题:注重区域分析与实际问题解决,如“调查养老院跟前的老人距离驿站的远近”的实验探究题。
开放性试题:让学生阐述秦岭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
2. 题组化趋势明显
选择题多以2-3小题为一组,围绕同一情境展开。
二、考查内容特点
自然地理难度不太大,人文地理比重有所上升
三、命题变化与创新
1. 情境真实化与学术化
2. 能力考查升级,比如第17题让学生描述一个岛屿的形成过程及成因。
四、对教学的启示
1. 强化区域案例教学:结合陕西本土地理教学。
2. 注重逻辑表达:训练“观点-证据-结论”的论证链条,避免机械背诵。
总之,2025年陕西新高考地理试题以素养立意、情境创新为特色,既延续了传统主干知识的考查,又通过真实案例和跨学科融合提升了试题的综合性。未来备考需紧扣课标,强化区域分析与实践能力,适应新高考的灵活命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