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正文

2025年新高考丨思想政治试卷点评:聚焦思维品质 落实育人目标

2025年06月09日 19:18:04

【点评一】突出考查“思维品质与能力”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教师 刘开博

2025年陕西省高考政治试题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改革导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化价值引领,将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试题,二是聚焦核心素养,突出对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的考查,三是创新考查形式,通过开放性任务和真实情境深化能力考查。整套试题体现了从“考查知识”向“考查素养”、从“解题”向“解决问题”的转变,对高中政治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一、形式具有稳定性、开放性与实践性

本次高考试题在形式上持续优化,呈现出稳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三大特点,构建了多维立体的考查载体。

试题保持“选择题+非选择题”的传统框架,但在内部构成上进行了创新性调整。其中,在非选择题中进一步优化了设问方式,如18题要求考生以提振消费促发展为主题,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写一段活动发言稿,通过主题活动式设问考查学生公共参与能力。这种设计既体现传统题型结构的稳定性,又通过创新任务情境增强考查的实践性,突出了政治学科教学内容活动化的课改方向。

二、内容聚焦基础知识、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

“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系统体现,“四层”考查内容准确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今年高考试题以“四层”考查内容为框架,依据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特点和功能,系统、完整地考查了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容体系。此次试题非选择题全面考察了7本书的内容,17题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政治与法治》相结合回答人大代表联络站如何发挥作用。《哲学与文化》部分要求考生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探究语文热兴起的原因。《法律与生活》部分以日常生活为情境,融合了劳动合同,侵权责任等知识综合考察学生的法治意识与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与逻辑》题紧扣教材,考察学生对第二单元判断与推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聚焦新时代创新成果,围绕学科主干知识,聚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整体呈现出“熟悉感”和“亲切感”。

三、命题趋向价值引领、能力为重与情境串联

2025年则更注重通过“提振消费”“人大代表联络站”“数智化转型”等实践案例,将思想理论融入情境分析,体现“润物无声”的育人导向。这种转变要求教学从机械记忆转向理解应用,实现理论观点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

能力考查重心向思维品质迁移:命题从侧重知识再现向思维品质考查倾斜的趋势明显。此份试卷完全将政治知识与社会大背景相结合,考查学生解决时代问题的多维能力,引导学生避免不求甚解、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学习方式。这一转变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从“知识立意”向“素养立意”的深刻变革。

试题情境构建凸显“三贴近”原则:情境创设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形成真实社会生活的微缩镜像。此份试卷中的“人大代表联络站”“中学生徒步祭英烈活动”“提振消费”预定店的要约履约”等案例,均取材于真实社会生活场景。这些情境覆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大领域”和学生发展“五育领域”,构建了全景式考查载体。

今年思想政治试题坚持“素养立意”,凸显党和国家人才选拔意志,强化育人功能和价值导向作用,系统性、创造性地将立德树人贯彻落实。通过聚焦社会热点、立足新时代发展大势,考察学生的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总体而言,本套试题在情境的真实性、设问的灵活性、知识的综合性和思维的高阶性方面展现了较高的命题水准,很好地发挥了“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功能,助推了高中育人方式的变革。

【点评二】聚焦思维品质 落实育人目标

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教师 肖建

2025年陕西高考思想政治学科自主命题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考试形式改革,注重基础考查,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的考查,注重学用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学科的育人功能和导向作用。

一、结合生活实际,突出“三基”考查

本套试题立足生活实际,突出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引导学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如第1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与发展,第13题考查合同的订立过程与内容,第15题考查概念的外延关系,都是基于课本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而第18题的第(1)问,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景,考查提振消费的措施,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19题,选取“语文热”兴起的素材,引导学生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去分析问题,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

二、强化学科素养,聚焦思维品质

第1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与发展,第2题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做法,第9题法治政府建设,第12题中国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第17题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必修3“人大制度”的结合考查,第18题第(2)问中国同周边国家合作对世界的意义等,都突出对学生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培养,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第14题和第20题的第(1)问,结合生活实际,考查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中的债权关系、著作权、共同财产、劳动合同、侵权责任等知识,引导学生用法律知识去分析具体的案例,学会用法律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第16题和第20题的第(2)问,考查求同法、逆向思维、三段论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利用课本知识,发现逻辑错误,解决逻辑问题,把握逻辑思维规则和创新思维方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三、深化价值引领,落实育人目标

本套试题选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与发展,“语文热”的兴起,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与合作,加强国际主动,积极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等情景素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增强民族自信,培养政治认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真正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总体上看,本套试题突出基础知识,也有模块融合,聚焦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很好的发挥了“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功能。

【编辑:范丽娜】 【责编:荆学慧】
秦闻客户端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举报邮箱:shxiwxb@126.com     陕西舆论环境违规线索举报:029-82243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03    陕ICP备05001925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

新闻热线:029-82244483    邮箱:sanqincom@163.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

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