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马佩佩)6月11日,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2025届毕业生作品展在西安曲江大悦城开幕。陕西省工艺美术协会、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单位众多领导嘉宾以及西安美术学院特教艺术学院相关领导、老师共同见证这一高光时刻。
本次展览共分为两大展区,展出 65 组、上百件工艺作品,均出自西安美院特教艺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的 49 位特教学生之手。作品内容丰富多样,包括陶瓷艺术、皮雕、非遗秦绣、泥板画、毛毡艺术、金属工艺。展览时间为6月6日至29日。
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浩在致辞中提到,这些作品凝结着学子们的专注与坚持,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诠释了文化自信。这些作品不仅是他们专业学习的成果,更是向世界传递以手带口,以艺传情的无声宣言。
张浩表示,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秉持“爱心种未来,技艺启高空”培养原则,为听障学生搭建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的平台。今天毕业作品展让这些承载着文化温度的作品,走出校园与社会对话,既是传统工艺在当代语境下的鲜活表达,更是特殊教育融入城市文化的生动实践。他寄语2025届毕业生,毕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愿同学们用双手编织梦想,用匠心传递美好,用指尖对话世界,做坚持不懈的追光者。
西安大悦城项目负责人屈恒果致辞并强调作品意义及此次合作的价值。屈恒果说,西安大悦城作为西安青年潮流文化地标,不仅要打造前沿的时尚潮流IP,还致力于打造有温度有情怀有文化内涵的商业空间,带来更丰富多样的体验场景,这次活动正是践行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此次展出的作品,每一件都饱含同学们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期待未来能与西安美术学院建立更长期更深入的合作关系,开展更多样的交流活动,为青年学子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毕业生代表特殊教育艺术学院2025届庄志宇向母校与老师们致以真挚的感谢。他说道,这不仅是艺术答卷,更是青春岁月镌刻在时光里的勋章。四年时光,我们以教室为画布,用执着勾勒成长的轨迹,金属锻造的火花、陶泥塑形的纹理、编织纤维的细腻……所有的专注与热爱,都化作青春最鲜活的注脚。今天展出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时光沉淀的结晶。它们不仅记录着我们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更承载着母校赋予我们的艺术品格与精神力量,致敬春风化雨的母校,致敬倾囊相授的老师。
随后,现场嘉宾共同登台,倾注彩砂启动流沙装置。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任晓峰宣布展览开幕,现场气氛瞬间热烈起来。
特教学院2025届学生阙鹏派毕业作品陶瓷艺术《壶闹》以戏谑的“缝合”手法解构手拉壶的固有形态,看似作品姿态完美无瑕,实则是传统工艺在当代语境中的显性表达,他向记者分享了创作心得。阙鹏派说:“作品涉及对完美主义的定义,制作过程要求达到一毫米厚度,但因自身能力受限未能实现。从有想法到成品历经两个半月,制作时需长时间专注,且作品在制作中存在炸裂风险。在制作过程中,代课老师张令业在作品用泥、搭配技巧等方面给予很大帮助,尤其在作品出现炸裂风险时,老师通过改变用泥配比等方式帮助解决问题。要特别感谢院长李黎及各位老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让作品得以完美呈现。”
特教学院2025届学生牛文清的作品羊毛毡艺术《春日絮语》用孩童的视角,赞礼童真,构建了一个介于真实与想象之间的乌托邦,邀请观者思考:在机械化复制的时代,如何守护童真?采访中牛文清说,在设计初期我的作品需要营造浪漫梦幻色彩,效果一直达不到设想,刘肖老师提供了很多有效思路,在制作后期,根据作品提供合适的摆设方式,最终呈现如此完美的效果。因为沟通障碍,老师们表现出极大的耐心,逐步指导我,让我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感谢所有老师。
现场参观者也表示,这些作品展现了作者的情绪和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有创意,很新颖。
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院长李黎表示,本次展览是学院成立20年以来,首次于大型商业综合体举办的毕业生作品外展。这场展览不仅是莘莘学子四年求学成果的集中呈现,更是西安美院特教学院工艺美术专业特色的鲜活诠释。展览精心规划两大展区,集中展出65组、上百件匠心之作。作品题材丰富多元,从古朴雅致的陶瓷艺术、细腻灵动的皮雕工艺,到承载千年技艺的非遗秦绣、充满创意的毛毡艺术,再到精致考究的金属工艺,全方位展现特教学院将传统手工艺与文化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成果。这场展览,既是一次艺术的对话,更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