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生 /正文

睡前故事和书信让山区孩子改变

2025年06月12日 07:08:45 来源:三秦都市报

“孩子说,听睡前故事,夜晚不再那么想爸爸妈妈了。”在6月9日至11日举行的“新时代新征程希望工程高质量发展项目交流会”上,汉中市略阳县接官亭镇中心小学老师张亚兰的这句话,让现场70余名参会者为之动容。会上公布的一组调研数据引发关注:超60%的青少年渴望得到成长陪伴。而像张亚兰分享的因创新陪伴方式改变的故事,正在全国各地上演。

睡前故事让山区住校孩子不再孤单

本次交流会于6月9日至11日在西安举行,由共青团中央主办,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青团陕西省委承办。

“请大家看这段视频。”在分享环节,张亚兰点击播放键,大屏幕上呈现21间宿舍的画面——孩子们正专注聆听广播里的故事。

“这个孩子变化很大!”她指着镜头中的欣欣(化名)说。由于家庭环境特殊,欣欣从二年级就开始住校。以前他总是一个人在操场边上看高年级孩子打篮球,下了晚自习也不怎么说话。尽管有高年级的孩子照顾他,但他还是经常流眼泪说想爸爸妈妈。

转变发生在两年前,学校实施“希望故事汇”公益项目,学校21间宿舍安装了“希望故事汇”公益项目广播系统,每晚睡前给168名住校学生定时播放半小时,内容涵盖成语故事、童话故事、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孩子们一边洗漱,一边听故事。“这极大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也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张亚兰笑道。

当时读四年级的欣欣如饥似渴地听故事,他说:“夜晚不再那么难熬了。”慢慢的,欣欣的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并在近期参加的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获得了二等奖。当全国“我心中的希望”征文比赛启动时,欣欣第一个找老师报名,最终获得了优秀奖。

陕西省希望工程公益志愿指导中心主任乌钢介绍,“希望故事汇”项目按照“我要听”“我要读”“我要写”“我要讲”四个阶段实施。截至2024年底,项目已覆盖陕西等8省(市)的2426所学校,47万余名学生从中受益。

书信从一行字到三页纸的蜕变

“第一次见到小城(化名)时,他像只警惕的小刺猬。”华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陈梓静的讲述让现场的观众动容。她回忆道,去年她和大学生志愿者们与广东省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的70名困难小学生结对时,她跟小城聊天,小城只是点头摇头,很少开口。

第二次见面时,陈梓静特意给小城教了一段手势舞,他练习了两个多小时,记住了所有动作。临上场时,小城主动对陈梓静说:“我很紧张。”陈梓静握着他的手说:“不怕,我陪着你。”

顺利完成表演赢得掌声后,小城开心地笑了。之后每次见面,他都会主动打招呼。陈梓静和同学们结合专业特色,为孩子们设计了40多节课程,累计开展200余人次探访。

书信成为延续陪伴的重要方式。“最开始,孩子们的信只有一行字,比如‘姐姐对不起,我不知道写什么’。我在回信里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引导他们分享生活、心情。”陈梓静说。

通过“一月一访+两封书信”的结对陪伴方式,如今,孩子们的回信已经有三页纸了。在往来的700多封信件、60余万文字里,孩子们讲述学习困惑、成长烦恼,志愿者则分享破题方法和心理疗愈技巧。

活动结束时,大屏幕上呈现着一幕幕温暖的场景:略阳县的校园里,孩子们正围坐着分享听故事的感悟;广州的大学校园中,志愿者们正在书写新的回信。从“不会写”到“写不完”,这两个相隔千里的画面,正是新时代希望工程创新陪伴模式最生动的写照。

文/视频 本报记者 姬娜 实习生 冯冠如

来源:三秦都市报 【编辑:吕媛媛】
秦闻客户端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举报邮箱:shxiwxb@126.com     陕西舆论环境违规线索举报:029-82243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03    陕ICP备05001925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

新闻热线:029-82244483    邮箱:sanqincom@163.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

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