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吕云涛)“数学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为了一道题的不同解法,大家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又一起梳理出最清晰的思路。这种主动探索、合作思考、总结方法的学习过程,让我真正明白了知识从哪里来、又能用在哪里。”四年级二班的崔圣彩同学说,现在上课总想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感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升级”啦!
一双童真的眼睛,一个闪亮的眼神,上好一节一节灵动的课堂;一双真诚的眼睛,一个自信的眼光,激活一场又一场真实的教育。西安市碑林区东厅门小学整合各学科课程,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正在实现由“知识教学”向“学生发展”的转变,让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发挥了育人作用。
“让教育真实发生。”碑林区东厅门小学校长牛建辉表示,真实的教育是以思维生长为脉络、情感流动为底色、问题生成为驱动的教育新场景。让学生会学、学会、学通,让学生学习真实发生。
据了解,碑林区东厅门小学秉承“让教育真实发生”的办学理念,创建“灵动”课程模式,创造灵动的教育瞬间,启迪灵动的学生心智,打造以学校“特色课程”为引领,学科“拓展课程”为基础,学生“个性课程”为补充的三级课程体系,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发展,努力培养品行兼优,学思兼具,自律自信的新时代优秀学子。
3+1高效课堂 激发学生自主有效学习
围绕人文要素和训练要素,碑林区东厅门小学从课标、课时重难点、知识能力训练点、评价与反馈等维度落实学科组集体备课,要求教学环节贴近学生学情,注重学生实践体验,重视学生交流归纳、拓展提高。推进实施“3+1高效课堂”模式,打造生本课堂、简约课堂、实效课堂。
从教学设计方面。“3”指设计3个主导性问题贯穿教学,在“主问题”的概念下,每一个问题都引发一次研究,一次讨论,一次点拨。三个问题形成教学的“板块性主线”,结构清晰且逻辑层次分明。“1”指一种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课堂。

从教学理念方面。“3”指建立开放的课堂,课堂中有“四声”,笑声、掌声、质疑声、交流声;动态的课堂,课堂上学生要动脑、动手、动口和实践参与教学;生成的课堂,让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呈现学生亮点。“1”指一种互动的课堂。

从教学研究方面。“3”指教材、学生、教师三个角度,“1”指一种基于学情实际的课堂。改变一种理念:把“教师怎样教”建立在“学生怎样学”的基础上。以学生认知为起点,以新旧知识的关系为切入点,以学生能力和思维发展为目标,构建生本课堂。

二年级语文老师韦玮说,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初级目标“知道”“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语言。“教学过程中,我从课文中找到有规律、有特征的语言文字,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发现、体会,与此同时激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链接生活。运用课堂所学,增长使用语言的能力。”
“从激发兴趣、质疑开始,就一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带着思考上课。在教给学生方法以后,放手给学生成长的时间与空间。”李凡老师表示,从“扶”到“放”虽然很辛苦,但成果很甜蜜。
五年级刘子夕同学说,从这学期开始,老师将提问、追问和补充的权利交给了同学们。“我最喜欢课堂上的小组交流、补充质疑环节,同学们思维碰撞的过程总能让人热血沸腾,我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牛建辉表示,学校坚持“小而实,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让课堂不再是单向度的知识传递,而是师生共赴的探索之旅。“这一切最终将转化为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

特色课程 让学生成为实践者和技能者
碑林区东厅门小学始建于1956年,地处西安老城区东厅门,东近西安事变纪念馆,南依古城墙,西邻碑林博物院,北邻陕菜文化体验博物馆,文脉深远,文化深厚,是一所特色发展的名校。学校创造性地发挥资源优势,以鼓乐文化为核心,真正实现了“五育并举、特色鲜明”的育人局面。目前,在“让教育真实发生”的理念下,持续推进“碑林书法、鼓乐文化、匹克运动、栽培实践、模拟飞行”五项特色课程,让热爱生根,让天赋发芽,让教育的温度浸润学生的成长。
借助碑林博物院的资源优势,学校正在以“传承碑林书法,传播经典文明”为理念,建成近200平方米的“书法长廊”,配备标准的书法教室,营造雅致、厚重的书法环境,让全体学生“写好一手规范字”,打造学生美育实践教育的“第二课堂”。同时,学校将联合西安碑林博物馆开展博物馆书法课程,让有特长有爱好的学生“写好一手书法字”。组建博物馆文化“小小讲解员”队伍,传承书法文化,做好一名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让学生在实践中升华道德品质,发挥劳动教育启智育人的教育功能,学校正在升级“科技栽培室”和“儿童快乐厨房”。“科技栽培室”具备光电、温控、培育池等现代种植技术,开展无土栽培、混合养殖、温室种植等特色农技实践活动,借助二维码和科普视频让更多学生了解生态养殖和科技养殖知识。学校不断推进学科融合,与科学课、美术课、思政课相结合,让学生在劳作中学习知识,让课堂有知识、有技能、有情感、有思想,让学生的教育真实地、有温度的发生。
五年级申翔宇同学说:“学校有很多的社团活动,他一直参加的是足球社团。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学会了坚持,在和队友们一起踢球的时候学会了合作,当面对失败的时候学会了勇敢。”
“我参加了航模社团,在这里,不仅学会了动手拼装,更懂得了耐心和坚持的意义。”三年级一班任思涵玥同学说。
提一盏灯,照亮求知的路;燃一束火,温暖稚嫩的心。牛建辉表示,学生是学习实践的主体,教师要服务并引导学生发展。教师是教学创新的主体,学校要服务并激励教师发展。教育教学工作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思想品德相融合的师生互动过程,点燃师生才能让教育真实发生。

综合素质评价 精准提升学生的成长
碑林区东厅门小学秉持“鼓舞奋进,崇德笃行”的文化理念,结合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激励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校积极探索“鼓舞奋进好少年”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让“让教育真实发生”的核心理念真正落到孩子们的成长中。
“鼓舞奋进好少年”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五育并举为维度。德育评价,设立“道德认知之星”、“责任担当之星”、“集体荣誉之星”,表彰道德高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学生;智育评价设立“阅读表达之星”、“思维探索之星”、“学习进取之星”,授予跨学科创新思维突出的学习者;体育评价设立“技能卓越之星”、“体育风尚之星”、“阳光自信之星”,奖励在体育竞赛中突破自我的运动达人及生活中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年;美育评价设立“艺术潜能之星”、“才华横溢之星”、“审美素养之星”,授予在艺术素养及传承中的表现优异者;劳育评价设立“劳动技能之星”、“环境保护之星”、“创新实践之星”,表扬在劳动实践中展现工匠精神和环保意识的学子。这些指标的设计,既体现了五育融合的教育目标,又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牛建辉表示,在未来的实践中,碑林区东厅门小学将继续深化“鼓舞奋进好少年”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应用,不断优化评价指标和机制,加强评价数据的分析与应用,让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内涵发展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