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农思思)6月14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与西安翻译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国际传播外语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在西安翻译学院隆重开幕。本次论坛以“文明互鉴·翻译传播”为主题,吸引了来自32所省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国际传播外语人才培养的前沿议题,助力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聚焦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
开幕式上,陕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高进孝指出,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中外文明交流中具有独特优势。他强调,面对技术革新与国家战略需求,需积极探索翻译教育变革路径,完善语言服务体系,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他期待论坛能为国际传播外语人才培养提供“陕西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邢玉堂在致辞中表示,翻译行业在技术革新的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他呼吁高校与行业机构加强合作,培养兼具AI工具应用能力和文化批判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回归翻译作为“文明对话”的本质。
西安翻译学院董事长丁晶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她介绍,西安翻译学院作为西北地区外语教育的重要基地,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积极培养高素质国际传播外语人才。她希望本届论坛能凝聚共识,形成务实成果,为外语教育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注入新动力。
前沿议题 引发深度思考
论坛期间,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发表了精彩的主旨演讲。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探讨了AI时代如何运用融通中外的语言提升国际传播效果;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陈明明分析了领导人演讲中隐喻的翻译问题;欧洲科学院院士蒋洪新分享了《大中华文库》等翻译实践与教学经验;澳门中西创新学院校长仲伟合则从语言服务视角提出了国家形象塑造的3C模型。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彭青龙、西安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党争胜、东南大学首席教授王启龙等专家分别围绕区域国别研究、AI技术与翻译人才培养、外语与翻译的学科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
多领域探讨人才培养路径
论坛还设置了多个平行论坛,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的6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技术赋能下的翻译教学模式改革”“‘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语言服务与人才培养”“翻译与国际传播中的文化差异调适”等议题展开研讨,为外语人才培养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会前,与会嘉宾参观了西安翻译学院的教科研成果展。展览从翻译技术创新、语言文化研究、教学方法改革等多个方面展示了学校的丰硕成果,为论坛提供了丰富的交流素材。
本次论坛为国际传播外语人才培养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对推动外语教育改革和高端翻译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西安翻译学院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培养具有“外国语、中国心”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的中国形象贡献“西译智慧”。

与会领导参观教科研成果展

陕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高进孝致辞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邢玉堂致辞

西安翻译学院董事长丁晶致辞

西安翻译学院执行董事、校长崔智林主持开幕式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作主旨发言

外交部外语专家、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陈明明作主旨发言

欧洲科学院院士、全国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蒋洪新作主旨发言

澳门中西创新学院校董、校长,西安翻译学院名誉校长教授仲伟合作主旨发言

教育部长江学者、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彭青龙作主旨发言

全国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安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党争胜作主旨发言

教育部长江学者、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启龙作主旨发言

西安翻译学院英文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袁小陆作主旨发言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