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陕西水电新疆百万千瓦风光基地建设纪实

2025年06月19日 18:52:16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高强 记者 赵明)在新疆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滩上,成排的银白风电机组如同巨人屹立,一块块深蓝光伏板在阳光下闪耀,与金黄沙地相互映衬,那是陕西水电在新疆打造的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陕西水电新疆百万千瓦风光基地。该基地主要包括陕投木垒40万千瓦风电场和12.5万千瓦光伏项目;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基地40万千瓦风电和12.5万千瓦光伏项目;陕投喀什地区麦盖提县50万千瓦光伏治沙发电项目。总装机155万千瓦的新能源基地,正从规划变成现实,成了边疆最醒目的绿色标志。

 

陕西水电新疆百万千瓦风光基地。

 

陕西水电新疆百万千瓦风光基地。

战略布局:边疆戈壁上的能源拓荒

2020年“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新能源产业注入强心剂。新疆凭借年均超2500小时日照、占全国40%的风能储量,成为国家“三基地一通道”能源战略支点。陕西水电敏锐捕捉机遇,于2021年9月成立新疆公司。首批6人团队在零下30℃的寒冬中进驻昌吉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在戈壁滩上开启拓荒之旅。这支团队白天徒步踏勘戈壁,晚上熬夜研究政策文件,两个月内往返县、州发改部门27次,手机相册里满是戈壁地貌和申报材料的照片。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1月,木垒40万千瓦风电项目获新疆昌吉州发改委核准;4月,12.5万千瓦光伏项目完成核准备案,标志着陕西水电在疆首个新能源项目落地。

2022年自治区新能源政策调整,已开工的木垒项目面临指标变动风险。新疆公司主动对接自治区发改委,将项目转为疆内并网消纳类,另争取到52.5万千瓦指标,融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大基地开发。与此同时,团队捕捉到喀什地区“光伏+治沙”政策机遇,在麦盖提县多家申报单位中突围,斩获5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指标。该项目总投资超20亿元,既是清洁能源工程,更是“光伏+治沙”生态治理的重要实践。截至2025年6月,新疆公司在疆项目总装机达155万千瓦,形成北疆木垒、南疆麦盖提“风光互补、南北呼应”的开发格局。其中,陕投麦盖提5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木垒12.5万千瓦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基地12.5万千瓦光伏已全容量并网投产;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基地40万千瓦风电和疆内平衡40万千瓦风电实现首并共计35万千瓦。新疆公司风光项目总投产装机110万千瓦,陕投水电新疆新能源百万基地落地建成。

攻坚突破:打出创新“组合拳”

在木垒52.5万千瓦市场化项目初期,新疆公司采用EPC总包模式,因管理流程不畅导致进度滞后。“看着工地每天只有几个人施工,急得睡不着觉。”项目现场负责人感慨。新疆公司果断调整管理思路,设立项目建设部,组建涵盖土建、电气、安全等专业的管理团队,实行“白+黑”“5+2”驻场监管,每周细化施工计划,每日召开晨会和夜会安排和复盘进度。探索形成差异化管理策略:对指标、土地等关键要素可控且工期紧的项目,推行EPC模式;对要素可控但工期宽裕的项目,推行E+PC模式;对要素不可控的项目,采取细分标段的自主管理模式。这些策略在麦盖提光伏、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基地等项目中有效落地。

地处边疆戈壁,人才引进曾是最大瓶颈。新疆公司采取 “社招+校招+就近推荐”组合拳,在乌鲁木齐举办专场招聘,开通招聘公众号,同时推出激励考核机制,提供专项培训。如今,团队从6人发展至40人,涵盖汉、哈萨克、维吾尔等民族,“70后”骨干与“00后”新人形成传帮带体系,少数民族员工占比达22%;2025年投产攻坚期,陕西水电启动“蹲点+抽调”双轨援疆机制,从本部抽调2名项目管理经验丰富的业务干部,从陕北、关中、陕南等区域公司抽调16名技术骨干,组建起一支由18名干部组成的援疆保投产队伍,分两批次赴疆参与项目建设,打造出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攻坚格局。

在木垒风电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基地风电项目,风机吊装是头号难题。风机钢塔单节最长25米、最重60余吨,项目团队创新采用“主吊+辅吊协同翻转”工艺,1000吨履带吊与汽车吊配合,将塔筒空中翻转精度控制在2厘米以内,单次吊装耗时从12小时压缩至8小时。在麦盖提光伏治沙项目,夏季地表温度高达51℃,施工团队调整作业时间,采取“抓两头、避中间”策略,利用清晨和傍晚抢工。同时引入无人机巡检、BIM建模等技术,开发“智慧建设管理平台”,实现11000亩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控,管理效率提升40%。

在陕投木垒4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推进中,面临汇集站距电网接入点超50公里的供电难题,新疆公司多方案比选,采用“分布式光伏+储能”离网电源系统,选定286kW光伏组件搭配0.5MW/1.0MWh储能装置方案。该方案投资少、见效快、运行稳,较传统模式省投资超1300万元,可满足施工用电、提升供电可靠性、降低运行成本、保障施工安全。系统投运后将转为厂用和应急备用电源,预计年均降本15万元以上。目前系统运行稳定,为项目推进提供保障,也为同类工程提供样板。

设备供货受极端天气和运输条件限制,常出现滞后。项目部派专人远赴北京、甘肃、山东等地驻厂催货,为确保风机、GIS等关键设备按时到位,催货人员在厂家一蹲就是十几天,直至设备装车发运。

党建引领:红色引擎驱动绿色动能

新疆公司党支部深化“红色引擎・绿色动能”党建品牌,通过主题党日、劳动竞赛等活动激发队伍活力。在木垒党员活动区,墙上的“攻坚作战图”密密麻麻标注着红黄蓝三色标记。通过“党建+工期”“党建+安全”等融合机制,党支部将管理难题转化为党建课题。在木垒项目,党员牵头成立督查组,实时排查隐患,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在麦盖提项目,党员技术骨干组建“创新攻关小组”,开发“智慧建设管理平台”,集成多项技术,将施工现场纳入实时监控,管理效率显著提升。在党建引领下,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2025 年攻坚期,党支部书记、总经理连续3个月驻守现场,推动风机吊装、汇集站施工等重点任务;副总经理兼麦盖提项目经理为确保项目并网,徒步踏勘沙漠200余公里,每日带队巡察督促施工,脚底磨出血泡仍坚持工作。在他们带动下,4人递交入党申请书,队伍凝聚力不断增强。

综合效益:边疆地区的绿色发展范本

截至目前,新疆基地已并网容量达110万千瓦,占总装机155万千瓦的71%。全部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将超31亿千瓦时,为改善区域生态、推动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贡献重要力量。麦盖提5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采用的“板上发电、板下治沙”模式,能够降低光伏板下地表风速30%、减少蒸发量40%,为梭梭、芦苇等植物创造生长条件,项目建成后可固沙面积1.1万亩;项目建设期带动当地870人就业,少数民族占比30%。全部项目投产见效后,为当地将带来可观的税费收入,形成“发电-治沙-富民”循环产业链,成为陕投产业援疆的典范。

站在新起点,新疆公司以155万千瓦现有项目为根基,谋划拓展“风光储”产业体系。按规划,至2025年底,力争再获150万千瓦新能源指标,届时基地总装机将突破300万千瓦,成为陕西水电打造西部绿色能源投资、建设、管理、运营、服务一体化的“轻骑兵”的强力支撑。陕西水电新疆公司用实干证明,在祖国边疆,清洁能源不仅是发展所需,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当戈壁滩上的风机转动、光伏板闪亮,那一抹抹绿色,正是新时代国企担当的鲜活注脚。

【编辑:舒悦峰】 【责编:李宗华】
秦闻客户端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举报邮箱:shxiwxb@126.com     陕西舆论环境违规线索举报:029-82243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03    陕ICP备05001925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

新闻热线:029-82244483    邮箱:sanqincom@163.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

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