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滨河学校 高级教师 吉小勇
【题目重现】
外出,打声招呼;归来,报个平安。
田垄间,与父母一起劳作挥汗;厨房里,为家人备好一顿晚餐。
遇亲以礼,待友以诚;温良谦恭,和睦邻里。
Welcome to China. Can I help you?为外国游客送上热情的问候。
走出国门,自信、包容、理性的你,就是一张行走的中国名片。
15岁,这样的你,其实很美!
从校园之外的生活中,收集自己“美”的证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⑤不少于600字。
【亮点解析】
2022年版课标提出“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创设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今年的作文题目继续沿用往年传统,以“生活化情境”切入,精心设置试题情境,关联生活场景,贴近学生生活,侧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注重德育渗透和教育引导,体现新课标下核心素养。
整体来看,作文题目难度不大,属于学生品德修养类范畴。以简短的材料引入话题,关注学生成长和品德修养,既让学生有话可说,不容易脱题,也能唤醒学生生活回忆,强化对美德精神的思考和认同。题目鼓励考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让不同经历和认知层次的考生都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说,表达出自己对“美”的独特体验,实现了语言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协同发展,贴合了“双新”背景下的学生日常写作经历,体现了教考一致性原则。
【材料审读】
材料通过五个生活场景片段,勾勒出青少年在校外不同场合展现的美德行为:家庭礼仪、劳动实践、人际交往、国际友好交流以及国家形象代表。材料中的每个场景都对应不同的美德维度:家庭礼仪体现孝道与责任感;劳动实践展现勤劳品质;人际交往彰显诚信与和谐;国际交流展示开放包容;国家形象代表则凸显文化自信。这些场景从家庭到社会再到国际层面,由近及远展现了当代青少年应有的美德素养和成长姿态,构成了"15岁少年之美"的丰富内涵。
【写作指导】
五则材料彰显的核心主题是"美德实践与自我成长",然而美德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具体行为中。题目要求在校园之外的生活中收集自己"美"的证据,即寻找并书写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美德的经历和感悟。
可以通过回忆将自己成长的经历娓娓道来,可以将过去发生的令自己感悟较深的细节写出来,可以通过一些事情的表象道出深刻的美德启示,也可以通过短小的经历道出使自己成长的宝贵缘由。如,在父母温馨呵护时真情回应,在弟妹犯难时给与鼓励;在挥汗劳作时体会生活艰辛,在收获成功时铭刻奋斗意义;排队候车时遵守规则,受人恩惠时真诚感谢;向外国友人主动讲解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时,自信、优雅、大方……总之,要由衷地写出有良善美德的自己真美,有功德之心的自己真美,有文明礼仪、青春风采、文化自信的自己真美。
行文时,可以设置生活场景切片式结构。如,家庭篇之厨房帮厨(细节:油渍沾袖仍坚持洗碗);社区篇之快递站志愿服务(特写:雨中帮老人搬重物);国际篇之文化交流活动(镜头:教外国伙伴写中国字),串接不同的生活场景。也可以以时间轴递进式贯穿。如,晨起为父母买早点,午间进行社区垃圾分类,晚间参加游泳训练,突出每个时段不同的美德维度。也可以聚焦一事,前后对比,突出坚持不懈,努力实践的美德轨迹。
写作时,尽量能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用上对比烘托法、联想想象法、以小见大法、欲扬先抑法等,强化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写得充实、动人。
【教学反思】
1.教学层面:作文教学要注重回归教材。作文的外在形式虽然新颖却未脱离教材,体现出对教材单元的主题回归,引导我们深耕教材,用好教材,以教材为范本,有效实施阅读写作教学。如部编版教材《秋天的怀念》《散步》等能理解和珍惜亲情的“美”的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一颗小桃树》等能执着追求、坚定理想的“美”的自己;《我的白鸽》《猫》等珍爱动物、亲近自然的“美”的自己……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以此为启发,教师要在阅读写作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中“他人”的鲜活生命历程进行深度思考,教会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能类比迁移,从细部着手,写出自己的真实经历,写出真情实感,打动人心,引起读者共鸣。
2.德育层面:作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经历,关注学生的人生体验,引领他们对自己的成长进行反思,作文教学中的美德教育不是道德说教,要善于创设情境,品析文字,以文本中的美好情境和高雅语言为载体和依托,引导学生将写作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丰富写作素材,进而把美的情趣、美的追求变成自我成长的内在需求。
总之,这篇作文题很好地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教师应把握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达到"以写促思,以思促行"的育人效果。2025年,随着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的深化,我们坚信命题将会更加注重“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文化育人”等能力,我们只有做敏锐的生活观察者(捕捉日常细节中的文化密码)、理性的社会思考者(辩证分析事件的多面性)、创新的表达实践者(尝试书信、剧本、调查报告等多元文体),主动将个人成长融入时代浪潮,让文字承载思想的重量,才能赢在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