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一】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教师 王华卿
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评价方式,其试题的设计与变化备受关注。试题变化体现为主观题比重增加、实验探究式命题突出以及思维能力考查加强;其特点在于紧密联系生活彰显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融合多学科知识落实了综合素养的培育,为初中地理教学导向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考题形式
(一)题型与分值分布
本试卷涵盖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选择题分值占比相对稳定,考查基础知识;非选择题中简答题、论述题分值占有一定比例,近年来逐步稳定的这种变化表明试题聚焦素养导向,对学生自主表达、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
(二)试卷结构整体风格上,试卷考查内容的呈现具有逻辑性与系统性。例如,在综合题部分,不同知识点的组合方式较为科学,引导学生从多维度思考问题。
二、考查内容对比
(一)知识模块占比
试卷涵盖了地理学科的知识脉络,对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陕西地理、地球和地图等模块均有涉及,对部分重点内容有所侧重,如加强了对区域地理中区域特征分析、区域联系与发展的考查,引导学生掌握认识区域地理特征的基本方法。以世界地理部分为例,考察了巴西的工业、农业等社会经济特征。
(二)具体知识点
试卷在基础知识考查之上,增加了对知识拓展与应用的考查。例如,以《沁园春雪》为载体,通过跨学科的交叉融合,考查了陕北和山西的自然地理特征,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体现了对地理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要求。
三、试题变化分析
(一)主观题比重增加
近年来主观题分值大幅提升并趋于稳定。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将知识框架化、条理化以及运用文字清晰表达观点的能力,符合新课标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要求。(二)实验探究式命题突出
以欧洲和北美洲为依托,设计实验探究地形、海陆位置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并渗透了包括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在内的完整实验流程,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增强了区域认知。
(三)思维能力考查加强
逐渐减少了纯记忆内容的考查,提问方式更具思维性。如针对巴西地区是否应该依托甘蔗发展酒精燃料经济这一问题,要求学生表明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复述,而是需要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归纳,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四、试题特点
(一)紧扣社会生活,实现学科价值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地理课程要贴近生活。试卷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理念,从生活场景到社会热点,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推进知识融合,关注全面发展
试题巧妙融合其他学科知识,促进学生从多学科视角思考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这符合新课标中跨学科学习的要求,有助于打破学科界限,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坚持育人为本,落实核心素养
全面考查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在区域地理考查中,通过分析区域发展条件、问题及对策,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点评二】落实学科素养,培养学科思维
西安高新区第三初级中学教师 张彤
2025年陕西地理学考试题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要求,学考试题既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注重考查地理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特点,引导初中地理教学应加强落实学科素养,培养地理学科思维。
一、命题形式与变化
2025年陕西地理学考试题结构上有一些变化。从题型设置上看,沿用了之前的选择题和综合题,其中选择题以题组的形式出题,综合题中增加选做题;从设题数量看,2025年地理学考试题选择题为20道,共20分,综合题为5道,共40分;从试题考查内容看,整体知识内容变化不大,综合题中主观性试题比重不断增大,文字阅读量有所下降,试题语言不断精炼,试卷的篇幅在不断优化,有效落实了“双减要求”。
二、内容与特点
1.坚持素养导向,体现学科育人
试题以新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四大核心素养进行了全面考查。4-6题以中国与萨摩亚的合作为背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以地理视角关注国际时事,考查区域地理位置、区域发展和,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和区域认知。21题以地理实验为线索,以欧洲西部地图和北美洲地图为载体,考查内容涉及山体部位判读,影响气候的因素,让学生体验“认知——实践——深化认知”这一完整的地理实践过程,体现了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24题以“幸福河湖治理”为主题,结合陕西河流分布示意图重点考查陕西乡土地理、中国自然灾害、河湖生态环境治理的方法及意义,并尝试让学生用绿色发展理念,对家乡的发展规划提出合理建议,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2.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关于“促使学生在做中学,获得并积累学习经验,关心并乐于探究现实中的地理问题”的要求,试题通过设置来源于现实生产生活的情境和灵活的设问方式,体现了以情境和任务为基础考查素养的评价要求。1-3题以北京智能车位引导系统为情境,以车库入口实景图和地下车库的平面示意图为载体,创设真实性、生活化情境,考查地图的阅读和方向判读、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着重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观察、解读及分析能力,同时让学生感悟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3.关注学科融合,彰显地理特色
试题在把握地理学科本质、彰显地理学科特色的前提下,合理选材,科学设问,融合多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7-8题取材《沁园春·雪》,创设跨学科的学习情境,考查中国的气候类型、中国的地形,对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综合理解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考查更加全面、深入。
4.注重考查地理联系,着力培养地理思维
认知区域优势,并能进行科学的逻辑推导,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区域优势只有和其他区域相比较方能显现,同时,区域优势只有通过与外部区域的相互作用及联系,才能发挥其价值。23题以深圳、杭州主要发展的产业为背景,对比分析两地产业发展特色,着重考查区域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及资料获取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我国各地发展的重大成就,增强学生家国情怀。
试题整体难度稳定,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建构地理知识框架和深度分析探究地理现象背后的的根本原因,并将已有知识、思维迁移运用到具体的真实的问题情境当中,从而落实“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