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李君成 朱小虎 记者 陈飞波)连日来,高温天气持续“加码”,村民备受“烤”验的同时,活跃的胡蜂也进入活动高峰期。它们频频在辖区内田间地头等人员密集区域筑巢,给群众生命安全带来隐患。为此,安康市汉滨区双龙镇桂山村除蜂队伍启动“烈日炎炎‘蜂’援行动”。截至目前,已成功摘除各类胡蜂窝10余个,用汗水筑牢夏日安全防线。
7月16日下午,家住安置点的郭先生拨通了桂山村支部书记的电话:“张书记您好,我在三组任双德老家下面的公路往里10米处,发现有两个篮球大的胡蜂窝,过往行人不敢靠近,麻烦你们来看看!”接到电话后,支部书记张以富和监委会主任带着防蜂服、杀虫剂、伸缩梯等装备迅速赶到现场。此时户外温度已达38℃,在阳光直射下,防蜂服表面温度接近50℃,穿上装备的瞬间,他们便已汗流浃背。

支部书记张以富到现场仔细观察后,确定胡蜂窝位于6米高的白杨树树上,周边群众种有大面积庄稼,公路上行人与骑摩托车的人往来频繁。张以富穿戴好防护装备,在同伴的协助下登上梯子。他先小心翼翼地用杀虫剂对蜂巢进行喷洒,待蜂群活动减弱后,迅速用专用工具将整个蜂巢套袋摘除,随后对周边区域进行二次消杀,防止残余蜂群回流。短短20分钟,隐患成功消除。脱下防蜂服时,他浑身已被汗水浸透,防护服内的衣衫都能拧出水来。

“入夏后尤其是高温天,胡蜂筑巢速度加快,求助量比平时增长近三成。”参与行动的监委会主任张克茂介绍,胡蜂在高温环境下活跃度高、攻击性强,一旦有人靠近蜂巢,极易引发蜇伤事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为此,“蜂”援行动启动后,村支部实行24小时响应机制,接到求助后30分钟内必到场,针对不同位置的蜂巢制定“一户一策”清除方案,确保高效又安全。
截至目前,“蜂”援行动已开展防蜂知识宣传,向村民讲解胡蜂习性、遇袭自救方法及求助渠道。接下来,“蜂”援行动将持续至秋季胡蜂活动减弱,村支部也将始终待命,为村民撑起一把夏日“安全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