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秦都区坚持在社区工作者“选育管用”全链条上下功夫,持续深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激发社区工作者队伍“新活力”,打造基层治理“生力军”,为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人才保障。
拓宽渠道“选”,夯实基层力量。坚持严标准、抓选配、育后备,多渠道壮大队伍。突出政治标准,以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为重点,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从优秀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中培养社区“两委”专职成员后备力量,蓄足基层队伍“源头活水”。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累计统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391人,平均年龄33.8岁,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74.6%。按照职住兼顾、就近分配原则,科学安排岗位,提升新入职人员留存率。针对新招聘社区工作者,选派精干力量组成考察组,确保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政治过硬,素质达标,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从年龄、学历、专业等方面得到进一步优化,持续擦亮社区工作者队伍“底色”。
靶向施策“育”,锤炼过硬本领。聚焦基层治理和服务重点任务,积极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培训机制,以专业培训赋能,开展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两委”培训和新招聘社区工作者初任培训14次,覆盖社区工作者645人次,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社区工作“全科人才”。打造“导师带徒”互促成长新模式。由社区“两委”成员和经验丰富的社区工作者担任“导师”,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结成“帮带搭子”,助力“社区新手”在言传身教中尽快成长为“行家里手”。鼓励、引导社区工作者和村(社区)、社会组织其他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目前,全区社区工作者中持证人数396人,为历史最高水平。
规范考评“管”,激发工作活力。坚持严管与厚爱、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原则,不断健全社区工作者管理和考评体系,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建立“三岗十八级”岗位等级序列,配套设置待遇增长、学历提升等保障机制,落实基本医疗保障、免费体检等激励关怀措施和带薪年休假等福利待遇。建立社区工作者容错机制,为干事担当的社区工作者撑腰鼓劲。利用新媒体等宣传展示“最美社区工作者”,进一步增强社区工作者荣誉感与向心力。优先推荐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两代表一委员”,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定向招录或招聘街道(乡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力度,目前,已有12名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区“两代表一委员”,14名社区工作者通过招考进入机关事业单位,进一步夯实了社区工作者的基础保障。
搭建平台“用”,擦亮服务底色。按照“离案下沉‘夯基础’、双哨联动‘察民情’、平急转换‘增韧性’”的工作思路,让社区工作者以网格为基地、以服务为纽带,精准聚焦“急难愁盼”,闭环攻坚民生痛点,实现群众需求动态变化和优化服务精准对接“双向破题”,推动其履职能力不断提升。坚持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以社区工作者为骨干构建“一专四兼+N”网格管理模式,以社区党组织书记为核心,创优“书记项目”,将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支持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在新招聘社区工作者初任培训上讲解授课,参加对外交流活动,传播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秦都实践。推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扎实开展基层组织“滥挂牌”、不合理证明、违规借调等多项问题专项整治。建立社区事项准入机制,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力量下沉,确保其工作精力更多地投入社区治理、服务群众等本职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