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郭子荻 实习生 李俊皓)暑假将至,无数学生怀揣着赚取零花钱、积累社会经验的热情,准备涌入兼职市场。然而,这片看似充满机会的“掘金地”,却暗藏诸多精心设计的陷阱,正悄然将不设防的年轻身影锁定为猎物。
近期,记者调查发现,针对社会经验不足学生的骗局正进入高发期,尤其是以“海外高薪工作”为幌子诱骗学生出境、致其失联甚至遭遇危险的事件频发,亟需广大学子及家长高度警惕。

虚假高薪为饵 前期收费是坑
记者发现,一种常见的骗局以“高薪急招暑期工”“薪资日结数百元”为诱饵吸引学生。这类招聘信息往往要求应聘者预先缴纳所谓的“服装押金”“工牌费”或“培训保证金”,金额通常在数百元,并承诺入职后或工作结束时退还。然而,一旦求职者缴费成功,骗子便会以岗位已满、培训未通过等借口推脱,最终卷款消失。大学毕业生小高的遭遇就是典型例证:去年暑期,他在某招聘平台应聘保安职位时,被要求缴纳200元“诚信金”,缴费后被短暂拉入一个群聊,收到几条诱导刷单的兼职信息后即被删除拉黑。

“小说抄写员,千字百元”的广告也在社交平台泛滥。骗子以“防止手稿泄露”为由要求缴纳保密押金,承诺退还并结算报酬,或直接索要“入门费”,得手后即拉黑。受骗金额数百至数千元不等。现实中,文字识别技术成熟,高价雇人抄写小说本身即为骗局。“轻松刷单”藏骗局 小利背后套本金
另一种高发骗局打着“足不出户,日赚百元”“动动手指,佣金立返”的幌子,以“轻松刷单”或“高额返利”为名吸引学生。骗子在初期可能会返还小额佣金以骗取受害者信任。随后,便要求受害者垫付大额资金进行所谓的“高级任务”或“连单任务”。当受害者投入大额本金后,骗子会以“操作失误”“系统故障”“账户冻结”等理由拒绝返款,甚至诱导受害者借贷继续投入。2025年6月30日环球网曾报道大学生小林通过网络上的兼职广告被拉入“平台刷单”群聊,一开始负责简单刷单工作并获得小额报酬,之后诈骗分子以开网店为邀约,劝其投入更多资金,小林轻信后借来4万余元现金准备完成“大单”,最终在列车发车前6分钟被执勤民警及时劝阻。

“包吃包住高薪”诱惑 暗藏传销人身风险
更具危险性的骗局则利用“包吃包住,月入过万”等高薪承诺,将学生诱骗至异地。受害者到达目的地后,往往身处封闭环境,行动受限,被强制要求参加“洗脑式”课程,并被胁迫购买高价劣质产品或发展下线。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人身自由可能受到限制,安全风险极高。其本质是以虚假暴利为诱饵,实为进行非法控制与敛财的传销活动。2025年7月初,成都市锦江区公安分局春熙路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找暑期兼职时遭遇诈骗。警方侦查发现,某外省无忧零工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成都第二分公司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虚假兼职招聘信息,引诱求职者到线下公司参加应聘面试,以购买保险、办理工牌等名义要求求职者缴费,已查明有100余人受骗,受骗金额4万余元。

筑牢防线 安全为先
针对暑期兼职中存在的风险,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荣静律师提供了专业法律建议,提醒学生务必筑牢安全防线。首要步骤是核实用工主体资质,查看其营业执照,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查其经营状态,警惕无资质的“黑中介”或“空壳公司”。同时,应坚决拒绝任何形式的预先收费,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押金”“培训费”等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费用,遇此情况应直接拒绝并保留证据。
签订书面协议是保障权益的关键环节。协议中应明确工作内容、时长、报酬标准及支付时间等核心条款,避免仅凭口头约定,文字凭证是未来维权的重要依据。保护个人信息同样至关重要,切勿外借身份证、银行卡等证件,在提供复印件时应标注“仅用于XX兼职”等限制用途字样,防止信息被滥用从事违法活动。
若不慎遭遇骗局,务必立即维权。应保留好聊天记录、转账凭证、招聘广告等所有相关证据,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或向劳动监察部门(12333)、市场监管部门(12315)进行投诉举报。
暑期兼职的核心价值在于锻炼能力和促进成长。面对市场上形形色色的“高薪”诱惑,学生们务必保持清醒头脑,提高警惕,审慎核实信息真伪;对于任何不合理的要求,要敢于质疑并坚决拒绝。只有擦亮双眼,筑牢心理防线,才能确保暑期社会实践成为一段安全、充实且真正有收获的成长经历。在选择兼职时,务必将相关信息告知家长,由父母协助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