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安 /正文

33岁男子突患罕见病生活不能自理

2025年07月24日 19:04:31 来源:西安晚报

“他以前总陪着孩子玩,双手稳得很。” 患者家属翻着手机里的旧照,声音哽咽。谁也想不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会在短短两年里把一个33岁的男人变得生活不能自理。经检查,王先生得的是“小脑共济失调”罕见病。近日,西安大兴医院渭水园院区的医疗团队联合机器人,为这位患者成功实施了西北首例小脑齿状核DBS手术。

王先生的病来得毫无征兆。两年前的一天,他突然发现手指不听使唤,系鞋带都要折腾半天。半年后,他开始走不稳路,一年后,端碗吃饭成了奢望。到后来,连独立站一秒都做不到,说话含糊得像含着棉花,家人凑近了也听不清。“去了北京、西安好多医院,都是内科治疗,药吃了不少,康复也练了,就是挡不住病情加重。”家属红着眼眶说。

家属带着王先生来到西安大兴医院渭水园院区求医,该院神经外科秦彦昌教授在测试王先生的神经功能后表示:“这病太罕见了,发病率才万分之几,突然发作、进展这么快的更是少见。”

经检查后,王先生得的是“小脑共济失调”罕见病,ICARS评分(国际通用的神经功能评分)高达74分,意味着 “重度共济失调”,完全丧失独立生活能力。

23日的采访中,该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徐君回忆说:“神经内科治疗没效果,我们会诊后认为,双侧小脑齿状核脑深部电刺激(DBS)植入术可能是唯一的办法。但这手术像在 ‘脑子里穿针’,目前西北五省还没有先例。靶点非常小,电极植入得精准到亚毫米,差一点就可能伤了周围神经。”难度虽大,但作为中国神经调控联盟单位,西安大兴医院神经外科近期刚和北京天坛医院达成合作,针对王先生的治疗方案很快就有了具体的推进。

手术当日,手术室的精密仪器已完成术前调试。机器人整合患者CT、MRI影像数据,构建三维脑部模型,全息融合,标注手术靶点。北京天坛医院刘焕光教授台上指导,将临床经验与机器人的精准定位相结合,将电极植入预设的小脑齿状核区域。当最后确认电极阻抗正常、脉冲发生器初始参数无误、手术切口逐层缝合时,墙上的时钟刚好走过4个小时,这场“毫米级”的精密操作宣告成功。  

来源:西安晚报 【编辑:舒悦峰 见习编辑:李嘉诚】 【责编:荆学慧】
秦闻客户端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举报邮箱:shxiwxb@126.com     陕西舆论环境违规线索举报:029-82243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03    陕ICP备05001925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

新闻热线:029-82244483    邮箱:sanqincom@163.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

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