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村民的出行故事正在被“村村通”呼叫平台这个小程序改写。
“师傅,我在村口等你!”7月27日清晨,临渭区丰原镇北雷村村民王女士像往常一样,准备带孩子去渭南城区的医院做定期体检。刚出大门没几步,只见一辆中巴车稳稳停在她面前。司机雷国平走下车,拎过王女士手中的纸袋子,把二人送上车,安排好座位。
一路上,班车平稳行驶。车上还有几位乘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起了“村村通”这个小程序带来的出行新体验。
“前几天我去镇上卖菜,用这个小程序约了车,回来时在离菜市场最近的站点乘车,时间一点都没耽搁。”一位年近七旬的李姓老人说。
“可不是嘛,现在出门乘车使用‘村村通’,既方便又省心!”老人邻座的一位乘客接过话茬,“前几天带了大件行李,司机师傅非常细心,帮我安排得妥妥当当……”
听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王女士深有感触,她说:“以前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还没出门就开始发愁,孩子小、爱哭闹,一旦折腾起来,大人小孩都遭罪。自从有了‘村村通’,上车下车,省心多了。”
“通村客运班线呼叫平台给我们发了新的指令,设置好了停靠站点,标得清清楚楚。”雷国平从后视镜里看着乘客,手里的方向盘握得更稳了。
到达渭南城区后,王女士带着孩子在医院完成检查。返程时,她又通过小程序轻松约到了回家的车。
从以往的“站到站”,到如今的“点到点”,类似王女士这样享受到乡村出行“高配版”的人还有很多。
“‘村村通’呼叫平台的工作重点就是让群众坐上安全车、经济车、便捷车。”渭南市运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马新武告诉记者,为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他们投入运行车辆共计107辆,开通临渭区——孝义、临渭区——官路等31条线路,定期对司乘人员进行服务培训,为村民出行提供精准化和人性化的“定制服务”,让客运“小车轮”转出了民生“大幸福”,也转出了渭南交通人的情怀。
便捷之外,安全是融入平台血脉的基石。马新武说,车上装着北斗卫星定位装置,司机团队专业过硬,加上平台自身严密的安全监管系统,环环相扣,为的就是让乡亲们出门安心,路上无忧。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这一条条通村达户的客运线,正像毛细血管般,把温暖和便捷送到渭南乡村的每个角落。马新武表示,下一步,他们将不断完善线路规划和车辆调配,让乡村出行更加便捷高效,为乡村振兴贡献交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