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丹江口水库,万顷碧波泛着粼粼微光,几只白鹭轻点水面,划破薄雾。岸边,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们手持夹子,开启新一天的守水护水行程。他们的日常步履,正悄然汇入国家水脉的守护洪流——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每一滴水的纯净,都与北京等受水区沿线居民的生活紧密相连。
2024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给十堰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回信,勉励他们“继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殷殷嘱托,字字千钧,激荡起320万十堰儿女心中澎湃的护水浪潮。
53岁的肖安山是郧阳区汉江清漂队队长,从小依汉江而居,饮汉江水长大,对这片江水有着最深沉的眷恋。“我一定要把这片水守好护好,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肖安山说,汉江郧阳段170公里河段,从水面到岸边,都是他们的清漂范围。平时每天要忙碌八九个小时,汛期工作时间更长,甚至要吃住在船上。
让肖安山欣慰的是,儿子肖树峰如今也成了一名清漂员,常年驻守泗河郧阳区青山镇段。“他的船比我的先进,能自动清理水中蓝藻。”肖安山笑着说,“泗河水直接汇入汉江,我常提醒他要好好干,可不能让垃圾顺流漂到我这儿。”
在十堰,护水不只是行动,更是人心所向的集体自觉。丹江口市345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清漂治污、库岸巡护,让污染无处遁形;茅箭区每天都有“护河爱水、清洁家园”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村民自发成立护水协会,既主动清理村庄周边河道,又向游客宣传护水知识;郧阳区小草义工协会每周组织开展“洁家园、护水源、修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从传统经验到现代科技,从谋生索取到倾情守护,从村民自发到专业履职,十堰人民用朴素而坚实的行动,诠释着对“国之大者”的深刻理解与责任担当。如今,护水行动已超越简单的义务奉献,成为组织严密、覆盖广泛的系统工程。十堰创新推行“河湖长+志愿者”联动机制,33万名志愿者参与河流清漂、巡河,如毛细血管般延伸至库区的每一道水湾、每一条支流。
一泓清泉映照人心。十堰儿女以心血和汗水浇灌的护水实践,正形成强大示范效应。如今,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水平,全市27个国省控水质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全域水质持续稳定向好。这源源不绝的清澈水流,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十堰人民忠诚守护、不负重托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