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骑手奔波在送餐途中 记者 王旭东 摄
外卖骑手冒着酷暑辛勤工作 记者 王旭东 摄
手机屏幕里弹出限时秒杀、超倍补贴、膨胀红包,西安各大商圈涌动着骑手们奔忙的身影——这个暑假,比天气更“热辣滚烫”的是外卖市场。据最新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外卖用户规模已突破5.92亿,强劲的消费需求支撑起1.5万亿元外卖市场。作为串联万物到家的“流动纽带”,传递城市烟火气的刚需力量——外卖骑手,这一职业的价值愈发凸显。
从大学生趁着暑假跑单赚零花钱、宝妈利用带娃“空闲”灵活就业,到职场人用下班后的两小时解锁第二职业、情侣携手体验“奋斗式约会”,再到骑行爱好者把送餐路线变成健身轨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尝试跨界当骑手,在“city walk”(城市漫步)的随性自由与“city work”(城市工作)的忙碌充实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近日,记者走访了西安骑手群体与配送站点,感受外卖行业涌动的就业活力与新趋势。
撕掉刻板标签
年轻人掀起兼职送外卖热潮
刚刚过去的7月,在真金白银撒券补贴的外卖狂欢下,各大即时零售平台日订单量不断刷新纪录。与平台一同分享消费市场“蛋糕”的,还有那些奔忙在大街小巷的外卖骑手。
记者比对美团、饿了么与京东三家主流外卖配送平台发现,骑手的“生存模式”主要分两种:众包和专送,二者差异体现在劳动时间与服务标准上。
专送骑手与外卖平台或第三方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按固定时间上下班、穿统一制服,订单由系统直接指派,在划定区域内配送,薪资按月结算;众包骑手则以个人身份在平台注册,通过线上自主抢单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配送,按单计费且收入可随时提现,灵活度拉满。此外,不同外卖平台根据配送产品、派单远近以及骑手熟练度,又衍生出畅跑骑手、乐跑骑手、驻店骑手等。
在零门槛随时上岗、跑单即时结算、月薪七八千元的职业特性吸引下,送外卖正成为年轻人锻炼身体、体验生活与增加收入的新选择。
在各大社交媒体上,不少年轻人把兼职外卖当成现实版“健身环”,他们骑行、跑步、爬楼,汗流浃背却乐在其中,一条条鲜活的Vlog看得网友们直呼“热血沸腾”。西安在校研究生牛牛也是其中一员,热爱骑行的她从7月14日起,每当科研感到疲惫时,她就骑上自行车送外卖,每日跑单收入30元~70元不等,多数情况可以包住一天的饭钱。对她而言,赚钱并非主要目的,运动带来的快乐和解压感才更重要。
除了锻炼身体、减脂解压,兼职送外卖还衍生出“奋斗式约会”的新玩法。不少情侣会利用晚餐后的闲暇,一同踏上配送路:男生利落接单、骑车奔忙,女生细心取餐、规划路线。他们坦言,独自配送难免单调,两人搭档却让这份工作有了别样趣味。
“不论是专送还是众包骑手,都能在软件上清晰看到每单的收入构成,基础配送费、距离补贴、时段与天气奖励等一目了然,这种多劳多得的薪酬机制,也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尝试这份工作。”西安曲江新区美团配送站长冯云贞表示,年轻人跨界当骑手让行业的风貌焕然一新,也逐步撕掉了职业固有的刻板标签。每一个为生活努力奔跑的身影,都应该被看见、被尊重,送外卖不再是传统印象里“没前途、不体面”的工作,而是能带来实际收益和别样体验的多元选择。
从宝妈到骑手
她们凭能力找到人生新赛道
“外卖小哥”是人们对骑手的固有印象。走访中,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外卖骑手队伍,成为西安街头的新风景。
家住高新四路的“90后”宝妈婉婉,最近多了个新身份——外卖骑手。眼看家中老大升入初中,老二也将在暑假后迈入小学校门,照顾孩子的压力逐渐减轻,这让婉婉萌生了重返职场的念头。“之前和老公一起开小饭馆,从采购备菜到收银记账,柴米油盐的琐碎总变成拌嘴的由头,内耗得厉害。”婉婉坦言,做骑手能让她在熟悉社会节奏的同时,保留照顾家庭的弹性空间。
刚入行的婉婉就碰上了棘手事:抢到的订单上仅备注了楼栋号。婉婉盯着手机屏幕皱眉:“没有门牌号,这咋送?”她连着给顾客拨了三通电话,始终没有人接。看到配送时间所剩不多,她将货品留在了小区门卫室并叮嘱道:“师傅,您一定帮我留意着,住户来了麻烦递一下。”十多分钟后,顾客打来电话,语气急促地要求她送货上门,婉婉刚解释两句,这笔订单就被“唰”地一下取消了,紧接着弹出了商家催她取回货品的消息和众包平台的违规通知。“罚款50元相当于两三个小时白忙活了,真觉得委屈。”婉婉说。
新手时期付出的“成长代价”都变成了婉婉的实战指南:早高峰抢写字楼的预约配送单,午间专挑商圈周边的短途小单;下午接孩子回家,还能顺路跑几单临近小区的生鲜配送。“高价单得先瞅货品,要是拖着几箱水爬老楼,挣得还不够累的;偏远地址更得掂量,跑一趟空返回来,效率太低。”婉婉边说边打开手机,相册里面存着她常跑的商场导览图,备忘录里也写着“西辛庄由南往北楼号递增”“华府新桃园骑电动车可从南门进”等。如今,在中午高峰时段,她一趟能同时接三四单,还能精准找到从商场到小区的最快路线。
18天,4400余元——这是婉婉7月在三家众包平台跑出来的总收入。与社交平台上晒出的“万元收入”相比,不算惊人。但经济独立带来的自信,远比数字更珍贵。
更暖心的是,跑单路上意外收获的“同行人”。婉婉组建的“西安姐妹骑手群”从最初的两三人,慢慢聚起了43名女骑手。群里每天都很热闹,有人晒出跑单收入截图与防晒穿搭,也有人分享林荫夹道的清凉路段;当群友遇上了商家出餐慢等配送难题,立刻有人出来支招……“以前总觉得需要老公赚钱养家,现在自己跑单,给孩子报兴趣班、给父母买礼物,腰板都直了。”骑手小余分享道。
外卖骑手行业蓬勃生长的“她力量”,证明了能力是就业最好的通行证。
架起晋升阶梯
打造有保障的“渡人之舟”
5月至7月,全国外卖需求持续攀升,日订单量从1亿单快速增至2亿单以上。在“万物到家”的旺盛需求驱动下,即时配送服务场景早已突破餐饮外卖范畴,生鲜食品、日用百货、药品数码等品类之外,跑腿排队、会签代办、私教培训等新场景不断涌现,商业生态正朝着全场景、全距离、全时段方向拓展。
“一个市场增量空间的诞生,将惠及所有参与者,包括商家、骑手与广大消费者。”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晓勇分析道,以外卖为代表的即时配送行业,凭借其包容性与灵活性,为务农人口、失业群体等提供了一条低门槛的增收路径,成为稳定就业市场的重要支撑。而骑手作为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桥梁”,其服务效率与质量不仅影响商品流通成本和消费体验,更关乎平台配送网络的构建,骑手队伍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影响平台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王晓勇认为,在行业规模快速扩张的背景下,消费增量的持续释放,将推动外卖全产业链涌现更多新兴岗位,例如即时零售运营、仓配调度、数字门店管理与食品安全监督员等。让愿意深耕行业的骑手凭借技能提升,实现职业从“短期过渡”到“晋升转型”的跨越。这意味着,平台既要培养人才梯队,也要聚焦行业新岗位需求,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更要构建完善的职业晋升通道,为包括骑手在内的灵活就业群体打造更有保障、更有温度的“渡人之舟”,这也是外卖行业实现多方共赢、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
“在美团配送的生态中,众多管理岗位均由基层骑手晋升而来。”美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平台从专业培训、事业发展和学业提升三个维度,助力骑手在岗位上实现长期发展。平台通过与国家开放大学合作,为骑手提供了免费的学历提升机会。截至目前,“骑手上大学”项目已助力248名骑手获得本科和大专学历的进修机会,其中30名学员已通过学习实现职业晋升。
不止于搭建职业上升阶梯,各外卖平台更在骑手权益保障上持续加码。其中,美团携手多个城市的街道社区、物业公司启动“骑手友好社区”项目,改善骑手进小区难等社会化问题;饿了么通过优化计价算法、提高顺路单派发概率、增加高难度订单补贴等方式保障骑手收入;京东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等。
此外,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外卖配送平台上,骑手每日抢单前会自动扣除保险费,通常包括意外伤害责任、意外医疗责任和意外住院津贴责任等,价格在2.5元~3元不等。但这种“接单即保”的模式,给每日跑单量不多的兼职骑手带来了困扰。同时,不少专送骑手多驾驶摩托车,但平台购买的保险却将机动车辆造成的第三者损失排除在外,险种设置亟待优化。
“希望平台能按跑单量计算保险费,把保险费率精细拆解至每笔订单,让花费更加透明。”骑手小余说。
需求如潮,奔忙似舟,平台与骑手共乘一船,才能让万亿级外卖市场在时代浪潮里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