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林嘉乐 受访者供图
暑运的西安北站,像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日均超17.5万人次的客流在这里汇聚又散开,数万件行李在传送带上流动,而1997年出生的林嘉乐,就是这庞大系统里不可或缺的“安全阀”。在不足20米的安检通道里,他用目光扫描过每一件行李,用双手排查过每一处细节,把“平安”二字,融进了暑运的每分每秒。
2017年,林嘉乐被分配至西安参加工作,最初从事的岗位是站台值班员。2021年刚转岗安检员时,林嘉乐因为不太熟练,经常被旅客催促。
“当时盯着屏幕看折叠刀,看了半分钟才认出来,后面排队的人都急得跺脚。”他至今记得那份窘迫。为了尽快提速增效,不耽误旅客行程,林嘉乐成了安检口最“轴”的人。休息时,他会搬个凳子坐在值机台旁,盯着老员工操作,把管制刀具的反光、打火机的轮廓、喷雾罐的阴影,一一画在本子上,再对着实物反复比对。
手检岗的辛苦还藏在弯腰与下蹲的弧度里。据了解,暑运期间,带孩子的旅客多了近三成。林嘉乐每天要弯腰给儿童检查不少于200次,蹲下核验随身物品约150次。粗略统计,每日站立时长可达6至8小时,有时直起身时腰突然僵住,缓个半分钟才敢动。
2024年底,西安北站的安检设备迎来“智能升级”。设备新增智能识图功能,能自动标记可疑物品,不仅简化了操作流程,使图像识别更直观清晰,更显著提高了可疑物品的甄别精准度,有效提升了查获率。但林嘉乐知道,机器永远代替不了人。“智能识图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林嘉乐解释,对于部分违禁物品藏匿角度刁钻,难以被设备识别的情况,仍需依赖安检员的专业能力予以精准识别并查获。
客流高峰时,林嘉乐的声音总带着沙哑。“排成两列放行李”“大包小包都过机”,这些话每天要重复上千遍,喊得喉咙冒烟,他就含颗润喉糖继续。有旅客急着赶车想“插队”,他笑着拦住:“30秒就好,安全第一,咱不差这一会儿。”
工作间隙,他又变身为“设备检修员”。安检机的传送带是否卡顿、金属探测门灵敏度是否正常、灭火器压力够不够,他会逐一核查。“设备歇了,安全就断了档。”他边说边拧紧安检台松动的螺丝,额角的汗滴落在工具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回收与分类违禁品,是林嘉乐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室内温度达50℃的违禁品库房,是他每天必闯的“烤炉”。暑运日均收缴超1000件违禁品,他要分类登记、打包存放,一趟下来,制服能拧出半杯水。但他用汗水与耐心将每一件违禁品归置妥当,让潜在风险在他手中被牢牢“锁”进安全角落。
“只要守好这道关,旅客能平安上车,再累都值。”林嘉乐说这话时,指尖在操作台上轻轻点动,又一件行李里的违禁品被精准标记——在这座城市的暑运图景里,他和无数安检员一起,用坚守筑起了最坚固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