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渭南 /正文

故市人的秦腔魂

2025年08月11日 22:20:00 来源:渭南日报


  8月6日,记者刚走进临渭区故市镇街道,就被一阵高亢的梆子声吸引。镇子东头的和平饭店门口早已围满了人。“今天市里来的名角要唱《周仁回府》哩!”和平饭店老板张和平激动地说。
  从附近村子赶来的张栓牢老汉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抹了把额头的汗,把三轮车往树荫下一停,说:“要说咱故市的秦腔,还得从雷家说起。”他指着戏台前摇蒲扇的驼背老人,“瞧见没?那就是老雷,他爹雷守举当年可是个戏痴。”
  老雷,名为雷仕珍。说起父亲雷守举,镇上的老人都能讲上几段“典故”。80多年前,这位在故市镇上开杂货铺的老东家,硬是卖了上好的水浇地置办戏服。“那会儿的缎子戏袍,现在都找不着那么好的料子了。”他不仅置办行头,更是将杂货铺的后院改成了排练场,农闲时挤满了学戏的庄稼汉。三月三华岳庙会上,这个由雷守举成立的秦腔自乐班的《五典坡》一开嗓,台下的叫好声都能把铜锣声掩盖过去。
  如今,87岁的雷仕珍接过了父亲的衣钵。这位老人背驼得像张弓,可兜里总揣着个磨破皮的笔记本,里头密密麻麻记着八十多出戏词。去年,他自掏腰包买了套音响,调试时非要拉着身边的人站到街对面:“声儿够不够亮?像不像当年我爹那会儿的动静?”
  “这出《三滴血》的唱腔,得再沉三分。”老人用枯枝般的手指轻点笔记本,对正在化妆的演员说。他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后台昏黄的灯光下,能看清笔记本上一些页面被胶带修补的痕迹。
  雷仕珍最常说的话是:“得给娃娃们把路铺好。”说话间,他戴着老花镜,一字一字地在智能手机上输入父亲雷守举的手抄本上的戏文。手机屏幕的光照着他布满老年斑的脸,那些跨越了半个世纪的戏文,正通过5G网络,传向更远的地方。
  张和平也是个地道的秦腔戏迷,他与这门传统艺术的情缘始于一个炎夏午后。那天,他偶然看见镇上活动中心的秦腔爱好者在路边搭起简陋的台子开唱,热心的他当即从店里搬来遮阳棚为戏班遮阳。后来,他索性将饭店门口的空地改造成固定戏台,铺上红地毯、拉起照明灯,连水电杂费也都主动承担。如今,每周三下午4时,张和平都会带着伙计们早早摆好一排排红椅子,戏台边永远备着菊花茶茶水桶,由观众随意取用。
  突然,一阵急促的锣鼓声响起,只见台上演员一个亮相,台下顿时爆发出“好!”的喝彩声。卖醪糟的推车吱呀呀从人群中穿过,几个孩童踮着脚往台上张望,老人跟着调子哼唱……
  “秦腔是咱庄稼人的魂。”雷仕珍望着热闹的戏台,声音有些哽咽,“只要还有人听,这老调子就断不了。”

来源:渭南日报 【编辑:荆学慧 见习编辑:李嘉诚】 【责编:张彦刚】
秦闻客户端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举报邮箱:shxiwxb@126.com     陕西舆论环境违规线索举报:029-82243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03    陕ICP备05001925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

新闻热线:029-82244483    邮箱:sanqincom@163.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

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