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咸阳 /正文

匠心传承铸精品

2025年08月13日 18:37:31 来源:咸阳日报


工人在进行焊接作业。本报记者 何城城 摄

本报记者 徐浩

8月5日,走进渭城区华星电子园区的陕西中电华星窑炉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星窑炉),车间里焊花飞溅、炉体林立,一台台非标定制工业炉体正加紧赶制。

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窑炉设备制造企业,低调内敛,有着“硬核”的产品实力和始终如一的匠心精神。

“我们不生产电子元件和材料,而是为相关企业提供烧结设备。”生产负责人张朋朋坦言。如今,盛新锂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头部企业都与华星窑炉有合作往来,而企业自主研发的升降炉正广泛应用于主流材料的烧结环节。

炉体虽属传统制造范畴,实则科技含量不低。张朋朋介绍:“从温度控制系统、传动结构,到内衬耐火材料,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非标定制决定每台设备都需‘量身打造’。控温精度、热效率及炉型稳定性,直接影响客户材料的成品率和品质。”

上半年,公司实现产值1300万元,全年预计突破2600万元。订单遍布全国,且出口印度、韩国、日本等海外市场。张朋朋坚信:“只要品质过硬,传统制造企业同样能闯荡国际市场。”

在一台即将焊接完成的升降炉前,资深员工卢西勇正细致地做着最后检查,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在炉体制造一线。

“原来在795厂上班,厂改制后就一直干到了现在。”卢西勇语气淡然,没有豪言壮语,只想一门心思“把炉子做好”。

“设备是计件的,多干多得,最多时一个月能拿五六千,说到底,技术和经验是根本。”卢西勇说。

与他并肩的年轻骨干范召召,自2009年入职起步,已成长为装配线的中坚力量,也是企业年轻一代工人的缩影。

“刚到厂里时,还在一点点熟悉工艺细节,如今图纸一看就能上手。”范召召说,“干得好,客户才会信你。我们设备卖得出去,全靠质量说话。”

炉体制造是一个需要耐心与技术的行业,熬时间、熬精力,更要熬技术。

“我们的设备生产周期通常是两三个月,复杂一点的项目要四五个月。”张朋朋说,这些年,公司一直坚持“量身定制、品质至上”,力求把每一台炉子都做到极致。

为了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企业组建了9人的技术研发团队,正在围绕炉型多样化、电气化升级和控温精度提升开展攻关。“下一步计划是在原有电加热、天然气加热基础上,研发新一代炉型,进一步提升设备智能化和产能。”

“创新投入大、周期长,中小企业能‘搞点名堂’的不多。”张朋朋坦言,“研发不是喊口号,一套温控系统的优化背后可能耗时数月甚至数年。”但华星窑炉愿意“走慢一点,走稳一点”,让每款产品经得起市场考验。

从下料、焊接、装配到炉体合拢,贯穿始终的是源头严控与精工细作,每道工序都凝聚着技术工人的匠心,也体现出一家国营制造企业的坚韧与智慧。

如今,企业共有员工50余人,多为本地职工,稳定性强、成长空间大,许多老职工一干就是几十年。

在张朋朋看来,这正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有的设备,换一个工人装就装不好。老员工懂技术,也懂客户需求,这是机器替代不了的。”

技术锤炼匠心,品质成就品牌。如今,华星窑炉用一台台“滚烫”的设备,撑起了材料产业的重要工段,“华星窑炉”的名字在越来越多的客户心中沉淀为一个“值得信赖”的符号。

来源:咸阳日报 【编辑:荆学慧 见习编辑:李嘉诚】 【责编:张彦刚】
秦闻客户端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举报邮箱:shxiwxb@126.com     陕西舆论环境违规线索举报:029-82243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03    陕ICP备05001925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

新闻热线:029-82244483    邮箱:sanqincom@163.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

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