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现场。本报记者 梁高强 摄
本报讯(记者 梁高强)8月12日,泾阳县林业工作站在泾阳县北仲山国有生态林场将一只经专业救助、完全康复的红隼放飞。
本次放飞点泾阳县北仲山国有生态林场位于泾阳县北仲山和嵯峨山之间,东与三原接壤,西邻泾河,北至淳化,总面积10.18万亩,其中乔木林地1.93万亩,灌木林地2.43万亩,其他林地2.167万亩,其他草地2.96万亩,天然牧草地0.067万亩,其他用地0.626万亩。林区主要乔木树种为侧柏、刺槐、油松,主要灌木树种为黄栌、连翘、紫丁香等,林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林区内绿化率65%,林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在林区内有西陵沟、侯家山等3个野生动物栖息地,适宜鸟类生存,主要分布鸟类有红隼、猫头鹰、画眉等50余种鸟类。
在放飞现场,工作人员打开笼门,在多部门执法人员的见证下,重获自由的红隼冲出鸟笼振翅高飞,钻入密林,与蓝天白云构成一幅景美人和的生态图景。
日前,泾阳县林业工作站在泾阳县公安局口镇派出所接收到热心群众送来的一只野外迷失的小鸟。经专家鉴定,该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隼。工作人员立即对这只红隼进行妥善转移和保护。经检查确认,这只红隼无明显外伤,工作人员按照鸟的种类、习性和健康状况,进行科学饲养管理,精心准备新鲜鸡胸肉投喂,保障红隼营养充足,健康成长。专业人员为红隼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和充足的食物、饮水,红隼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经专业评估,确定达到放飞标准,具备野外生存能力,可以重归自然。
今年以来,泾阳县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野生动植物科普和宣传教育,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展板、发放野生动物海报及手册等形式,集中展示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果,科普法律法规和鸟类保护知识,进一步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