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咸阳工商业繁荣昌盛,水陆交通便利,每天进出城的客商行人络绎不绝,咸阳的客栈旅店业因此而兴旺发达。
清末时期,咸阳县的驿站除了传递官方文书外,也为往来官员和邮差提供食宿,民间则有客栈旅店为客商行人提供住宿。近代咸阳县的民间客栈大致分为旅店、马车店、干店等类别,区别主要体现在经营档次和住店群体的不同。如客栈、旅店的档次虽有高低之分,但主要面向来咸阳办事经商或旅行的人。
民国时期,咸阳县客栈旅店多分布在城内的主街道上,有字号招牌的知名客栈,住宿环境好和服务质量也高,起居饮食行李都有专人照应,多接待有身份地位的社会人士。不过,这种客栈旅店的住宿价格和收费也相对较高。1924年夏,以鲁迅等为代表的著名学者团体赴陕西西讲,在此期间有学者来咸阳县参观名胜古迹时,首选旅店就是中山街的东升客栈。据记载,火车通车咸阳县后,客栈旅店又多云集在建国路、抗战路,服务于往来咸阳的客商行人。
再说马车店,接待的住宿对象主要是有车马的行商旅客,因此马车店的场地较普通旅店大得多。马车店大多设在交通要道旁,为往来客商行人提供歇脚住宿,为牛车马车等牲畜提供草料和水,马车店内的设施很简陋,可租赁被褥过夜,住宿费较为便宜。清末民国时期的咸阳古渡航运发达,渡口车水马龙,每天的号子声不绝于耳,人头攒动,许多有车马的客商行人来咸阳住宿,多是选择马车店歇脚过夜。近代咸阳县的马车店以东关的生意最为兴旺,而东关的马车店以“东悦车店”最为知名。
另外,还有食宿并营的特别旅店,当时的人称为“干店”。这种干店实际上也是饭店,因为菜品简单,价格便宜,从而与正式的餐馆饭店相区别,同时,也是因为干店在经营模式上与普通饭店餐馆迥然不同,简单说就是白天是餐馆,晚上则是客栈。主要原因在于白天饭店营业所得有限,利润微薄,为了多挣点钱,这类饭店就将楼上房间改造成简易客房,在晚上收取住宿费。当时的干店客房都较小,设备也很简陋,大多只有光床板,床铺被褥都须自理或付费租赁,干店只提供热水、照明等简易服务,因而住宿价格较为低廉,每人每晚住宿费仅相当于时价一斤的玉米面钱。
住宿干店的多是苦力劳动者和长途贩运的小商贩,他们从老家肩挑车推,不辞辛苦来咸阳县售卖地方特产,为了省钱而将就着住干店。据记载,民国时期住宿咸阳县干店的多是外县人,如在咸阳县卖长武锅盔馍的长武人、卖彬州梨的彬县人、卖琼锅糖的富平流曲人等。这也说明了近代咸阳县已是关中商贸物资流通的经济重镇,从而吸引来了周边县域商贩到咸阳做买卖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