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走进礼泉县史德镇东兴村的钢葱种植基地,一排排钢葱在阳光照耀下散发着浓浓葱香,长势格外喜人。田间地头,工人们正拿着锄头,辛勤地为钢葱进行管护工作,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种植的钢葱,葱白长、秆瓷实、甜而脆、葱味足、口感好,预计8月下旬收获,主要销往重庆,按现在市场行情初步约定收购价格为每斤1元。一亩地预计能产8000斤—10000斤。”东兴村党支部书记穆军看着地里长势旺盛的钢葱喜上眉梢。
据了解,东兴村积极推行“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整合流转土地110亩,建立钢葱种植基地,发展高效农业种植,引导群众进行规模化土地流转,实现农业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按照“土地流转+就近就业”模式,走出一条带领当地村民增收的致富路。
“一天工钱200元,既可以学习技术,又能在家门口务工,大家干劲十足,生活也是越来越有奔头了!”村民穆战强高兴地说。据了解,钢葱种植基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用工最多的时候,每天需要20余人,让附近村民实现了“基地建在家门口,打工不用往外走”的目标,进一步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
“如今钢葱等特色种植产业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我们将发挥地理优势,整合土地资源,形成连片种植,把特色产业发展成致富的大产业。”穆军说。
近年来,史德镇紧紧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以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如今,东兴村钢葱种植势头正劲,不但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而且已逐步走上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