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图南玻璃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忙生产。
咸阳圣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操作天轨式工业机器人。
正泰智能电气西北产业园内,工人正在赶制订单。
虹阳显示G8.5+基板玻璃生产线项目,基板玻璃冷端加工生产线。
陕西秦帝鲜集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的自动化生产线。
冠捷显示科技(咸阳)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咸阳三毅有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忙生产。
本报记者 何城城 谢祯 摄影报道
近日,记者深入咸阳市部分企业生产车间看到:全自动生产线上,工业机器人高效运转,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成效显著,一批较高水平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初步建成,多种智能制造新模式在各行业推广应用,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咸阳市不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建设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全市工业经济稳中有升,产业链群加快建设,企业主体持续壮大,推动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提能增效。
强化运行调度,建立常态化运行监测机制,加强偏离度管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预警和处置,为工业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召开全市中小企业培育发展推进会,下发纳规目标任务,实行台账管理、动态监测,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陕西省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荐优秀企业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建立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培育库,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省级第二批研发机构备案。开展“智改数转”服务,组织咸阳纺织集团、杜克普等企业参与“551”特派员进企业活动,深入县市区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问诊”,帮助企业诊断智能化改造难题。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指导橡胶、铸造等重点企业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实施技术设备升级改造,实现绿色化发展。
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实现产值1159.01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列全省第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