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渭南 /正文

绷紧“防汛弦” 织密“安全网”

2025年08月13日 19:11:29 来源:渭南日报

在渭南高新区渭河北堤河滩李控导工程点,工作人员正在看渭南河务中心防汛图。
  见习记者 程宇婷 本报记者 种艳 文/图
  今年汛期,渭河流域防汛形势复杂严峻。陕西省三门峡库区渭南河务中心以“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为方针,从责任落实、预案完善、物资储备到技能提升,全方位织密防汛安全网,用实干担当为沿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织密责任网络 夯实防汛根基
  防汛工作,责任为先。渭南河务中心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成立2025年防汛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三个责任人”制度,将58公里堤防、12处河道工程的防汛技术指导责任细化到每一位职工,实现“每一段堤防有人管、每一处工程有人盯”。领导小组下设防汛办公室及多个职能小组,明确分工、协同作战,确保指挥调度高效有序。
  在此基础上,渭南河务中心聚焦“防患于未然”,将隐患排查作为汛期备战的关键环节。3月中旬,主要领导带队开展徒步拉网式普查,对辖区堤防、河道工程进行全方位“体检”,同步探测临水工程坝垛根石,精准掌握工程运行状况。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实行“台账式管理、销号制落实”,能立即处理的纳入维修养护项目及时解决;汛前难以解决的,第一时间向地方防汛指挥部门汇报,合力制定应对方案。以“汛期不过、检查不停、隐患不除、整改不止”的决心,为安全度汛筑牢了第一道防线。
  物资保障是防汛抢险的“粮草”。4月下旬,渭南河务中心对库存防汛物资进行全面清查,报废过期物资,补充备石、铅丝、编织袋等短缺物资,确保各类物资数量充足、状态良好。通过规范管理流程,建立快速调运机制,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为抢险救灾提供坚实物资支撑。
  完善预案体系 提升应急能力
  面对复杂河势变化,渭南河务中心以科学编制预案为“纲”,持续完善应急响应体系。完成2025年防洪工程度汛技术方案、库区分部度汛预案修订,确保与地方预案无缝衔接;依据《河道工程抢险技术方案规程》,参考历年防汛经验,精心打磨险工险段抢险技术方案、防洪工程应急度汛专项预案,细化响应流程与处置措施,让预案更具科学性、实用性。
  7月8日,渭南河务中心组织召开防汛工作推进会暨培训会,为实战筑牢技能根基。会议解读了《渭南河务中心2025年防洪技术预案》,明确指挥体系层级划分与责任包联机制,针对不同量级洪水细化工程调度、防守策略及抢险环节。专题授课《源头活水海纳百川》深度剖析渭河自然属性与社会价值,引导干部职工践行“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理念,推动渭河向“安澜河、生态河、景观河、文化河”目标迈进。
  针对主汛期,渭南河务中心全体人员做好“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准备,压实各级责任,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紧盯险工险段;严肃防汛纪律,对失职、渎职“零容忍”,确保指令畅通,凝聚全员防汛合力。
  强化日常管护 守牢安全底线
  防汛成效,植根于日常。渭南河务中心以精细化管护为抓手,持续夯实防洪工程基础。在堤防养护中,重点开展堤坡土方修整、草皮补植修剪、界桩标牌刷新等工作,确保堤防完整、面貌整洁;控导工程养护则聚焦根石加固、坝顶土方维护、备防石规整、连坝路整修、生物工程管护等,让每一处工程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针对害堤动物隐患,渭南河务中心快速响应上级部署,成立应急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专项方案,对辖区左岸31.43公里、右岸26.705公里堤防开展全面排查,累计发现并处理浅层小鼠洞612处、洞穴2104个,有效遏制危害升级。同时,加强河道巡查与清障力度,及时制止工程范围内垃圾倾倒,针对非法采砂等问题,联动地方管委会与管理单位强化督查,要求企业限期修复,维护河道管理秩序。
  从责任网络织密到应急能力提升,从物资储备充足到日常管护精细,渭南河务中心以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汛举措,筑牢渭河安澜防线,全力守护沿河群众的平安与幸福。

来源:渭南日报 【编辑:李嘉诚】
秦闻客户端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举报邮箱:shxiwxb@126.com     陕西舆论环境违规线索举报:029-82243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03    陕ICP备05001925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

新闻热线:029-82244483    邮箱:sanqincom@163.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

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