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niania宝鸡 /正文

有温度 有深度 有风度

2025年08月13日 19:20:02 来源:宝鸡日报


  舟平老弟要出新书了,是他呕心沥血创作的第四本书,名字都起好了,谓《一念山海》。
  舟平老弟姓杨,小我十多岁,是古周原上的凤翔人。我和舟平认识大约是在2020年的一场文学采风活动中,我们聊凤翔与扶风文化的差异时,就“周原风”与“秦雍风”话题,聊得很投机、很愉悦。此后我们就有了多次接触,作为文学同道,我开始关注起他的创作来。
  看了《一念山海》清样本,觉得舟平的散文有三个特点,有温度、有深度、有风度。
  先说有温度。舟平其人本就是个温和的人,在我印象中,他脾气好,从不急躁,不笑不说话。偶尔谈起某些文学乱象,他不是唉声叹气,而是提出好多改革建议。他对未来总是那么充满希望,当然,作为一个职业法官,他是冷静、理智的,他是看穿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那种人。所以,他的文字给人的是“围炉煮茶”和“夏夜纳凉”般的惬意,是一种让人恍然大悟后的感慨、清醒、温暖、前行,而不是迷茫、悲观、无助、孤勇。如他的《“世面”之我解》《“卷”之我见》《凉风有信知秋来》《那年冬至》《做个世界人》等散文,代入感很强,你读着读着就被他不紧不慢的叙述、富有感染力和张力的文字深深吸引,不知不觉会产生一种起而行之的顿悟、一种闻鸡起舞的果敢。
  再说有深度。舟平喜欢写文化散文,他的文化散文不是照搬史料、泛泛而写,而是写由他“发酵”了的史料,写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甚至小人物,而不是大的历史风云、宏大叙事,把熟悉的历史写得陌生化,把陌生的历史写得熟悉化,时序、空间看似随意转换,实则“形散而神不散”,另有深意,令人浮想联翩,有种醍醐灌顶的味道,读后有种“真相原来如此”之感觉,回味悠长,玩味不已,拍案叫绝。他的文笔细腻、深沉而不失力度、大胆,如深潭静水般缓缓流动,字里行间渗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人见解,我想这和舟平平时爱读书、博览群书,爱思考、不人云亦云的生活与工作态度有关。每次读他的文章,总能感受到一种淡然与辽阔,一种众生平等的悲悯、对愚昧落后的唤醒,仿佛在品一杯香醇的茶,回味无尽。与他交谈,感觉很舒服,言谈举止间尽显谦逊与智慧、深刻与豁达、真实与诚恳、幽默与风趣,让人不由得心生敬意。从他的文化散文《飞鸿踏雪惊现凤翔》《千年英雄苏东坡》《说东府话西府》等可见一斑,正如作家马福林先生所说,舟平的散文擅于把深深的道理浅浅地说、平凡的日子深情地说、生活的点滴慢慢地说。我深以为然。
  最后说有风度。我们常说某某人很有风度,通常指人的言谈举止和仪态得体、雅致,其实风度最初是用来形容文采翩翩的,后来外延扩展至礼仪,它是人内在实力的自然流露,也是一种独特的魅力。在男人风度的表现上,它需要从个人的内心世界开始,逐渐扩展到外在形象,乃至细微的生活习惯。《世说新语》中提到的魏晋风度,或者说名士风度,这种风度表现为一种超然脱俗、追求自然、旷达率真的态度。其实背后隐藏的是对生命、家国、大自然的深深忧患,对文明、进步的倾情呼唤,甚至有点我们常说的贵族气息。当然,现代意义上的风度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它既包括外在的行为举止,也包括内在的精神气质,是一个人修养与气质的综合体现。风度与古代的绅士文化、西方的骑士文化有关联,但不完全等同。从这个意义上说,舟平的散文“有风度”就不难理解了。且看他写的《田小娥之死》,先是平静叙述《白鹿原》中虽不是女一号但却十分抢眼的角色田小娥的身世、处境乃至是怎么死的,接着笔锋一转,如抽丝剥茧般层层推进,指出田小娥之死是被鹿三等九个男人联合“绞杀”的,从而揭示出了“悲剧的产生正在于个人与社会力量抗争中的无能为力”这一主题,饱含了对封建礼教下受迫害女性的深刻同情和对封建卫道士们道貌岸然的无情鞭挞。这种温暖而博大的人文情怀,这种点亮心灯般不卑不亢、从容不迫、温文尔雅的文字风格不正是一种风度吗?
  散文写作的门槛虽低,但易学难工。我觉得舟平散文里最出彩的是他的文化散文,有文化散文范,和如今泛滥网络、报刊的那些东抄西抄、故作渊博高深的文化散文不同,读他的散文辨识度很强,这说明他已形成一种属于他自己的散文风格,这是很不容易的功夫。另外,他的这些散文大多是发表在主流报刊上,有些还是获了全国性散文大奖的作品,这就更不容易了。舟平担任区文联和作协负责人,还有引领一方文艺、文学的责任。文联、作协的负责人,不同于行政机关的领导,他必须要有令那个区域的文人佩服的文学文艺造诣、成果,这还不够,还必须有作品如其人、人如其作品般的“文德、艺德”,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德艺双馨,这样大家才服你,才会为你点赞、举手,你的话才有感召力。可见,我说舟平有谦谦君子风,就是指他的为文、为人,我认为我没有说错,没有看走眼!
  愿舟平的散文集《一念山海》早日付梓,成为洛阳纸贵的畅销书!

来源:宝鸡日报 【编辑:李嘉诚】
秦闻客户端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举报邮箱:shxiwxb@126.com     陕西舆论环境违规线索举报:029-82243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03    陕ICP备05001925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

新闻热线:029-82244483    邮箱:sanqincom@163.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

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