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炎热,难免让人心烦气躁,即使于屋内也会感觉热气蒸腾,坐立难安,实在是无可奈何。所谓“心静自然凉”,此时若手捧书卷,沉浸式阅读,那份暑热与倦怠之感会在不经意间消失。读书,成了消暑驱热的最佳方式。
我那教书的姐姐也爱读书,一放暑假便回乡间,每天跟上班似的定时起床,协助母亲做完家务后,便坐在窗前翻开一本厚重的书读起来。尽管屋外热浪翻滚,尽管树梢蝉鸣声声,尽管微风撩她刘海,而她毫无知觉一样沉浸在字里行间,一脸恬静惬意。见此情景,那些在树荫下、凉亭里、小溪边读书人的身影瞬间在我脑海浮现。这就是读书人的姿态,这就是生活中的美。这种读书之美不仅体现于外在,更让心灵安静下来,内在的静与美是不受时间、地点和环境所左右的。
阅读不只体现在形美与心美,更是一种气质美。阳光透过纱窗在书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散发出的淡淡墨香能让空气变得柔润起来。这种柔润像流淌的诗歌,轻飘而厚重,绵软且沉实。我最爱读诗集,一首首诗歌寥寥数语却包藏世间烟火、人生百态,动情的文字时而化作涓涓细流,时而变为惊涛骇浪。读到会心处,嘴角便不自觉地上扬;读到悲凉处,眼眶便不自觉地湿润。沉浸在书中,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思绪在字里行间徜徉,一时忘记了暑热,忘记了烦忧。与其说这是读书人的忘我,不如说这是读书人特有的气质。一种由内而外的从容,是历经千帆后的沉静。书页间的智慧慢慢渗入血脉,化作世事间的情感、眉宇间的淡定、谈吐间的分寸。即便身处浑浊与喧嚣之中,也能保持心灵上的凝净与宁静。
炎夏读书,有消暑之美,亦有消暑之乐。有人觉得读书毫无乐趣,其实不然。明代于谦在《观书》中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人生四大喜之一便有“他乡遇故知”,诗人将一本本书比作一个个心灵上的故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无论忧愁时还是快乐时总有书籍陪伴。读书多了,思维格局发生了变化,胸中不会因为尘世的烦恼与杂念而焦躁。读书就是对心灵的洗礼,洗却那些烦闷与焦虑,心情自然快乐起来。尤其在暑热难耐的三伏时节,置身一隅,沉浸阅读,身心安静下来,自然乐在其中,也就无畏恼人的热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