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正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千万工程”调研队赴礼泉县开展乡村振兴主题调研

2025年08月14日 20:55:47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马佩佩 通讯员 张钰鑫 毛淑漪)8月1日至11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千万工程”调研队深入咸阳市礼泉县,围绕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实践路径开展专题调研。调研队通过实地观察、深度访谈、比较分析等方法,系统探究千万工程在礼泉县的创新实践,为推动黄土高原沟壑区乡村振兴奉献青春力量。

当前,“千万工程”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已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核心方法论。而作为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的传统农业县,礼泉县的实践样本具有三重典型意义:其一,从“黄土裸露”到“和美乡村”的蜕变历程,印证了“两山”理论在生态约束条件下的转化路径;其二,在环境治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领域的融合创新,契合中央“绿色发展”核心赛道要求;其三,针对水资源短缺、基础设施薄弱等西北共性问题的破解尝试,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经验。“为了探究礼泉县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千万工程”调研队选取了袁家村、烽火村、白村三个各具特色的乡村作为样本,从旅游驱动、农业转型、生态修复三个不同的角度探索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调研团指导老师武永超副教授介绍道。

“我们村能有今天的变化,全靠‘民俗体验+美食文创’这条特色路。”袁家村一商户向调研队介绍,身后的关中皮影戏正引得游客阵阵喝彩。这个曾经的普通村落,通过将剪纸、泥塑等非遗技艺融入旅游体验,2024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0亿元,带动周边5个村集体经济年均增长23%。在白村智慧农业园区,调研团队见证了科技赋农带来的崭新变化。技术员王师傅操作着物联网终端向队员展示:“这套‘果畜沼’循环系统,让化肥施用量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2%,2000个大棚都实现了精准灌溉。”白村建成的西北地区首个万亩级智慧农业园区,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创新,正探索着黄土高原农业转型的新路径。

在烽火村,实践团成员则见证了“守护绿水青山就是守护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我们栽下的1200亩刺槐、沙棘,让水土流失量减少四成,264.9亩荒地又变回了良田。”烽火村村委的工作人员介绍道,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重点项目,该村的泾河综合整治工程为黄土高原生态修复提供了鲜活样本。

“除了总结礼泉县在推动千万工程中的优秀做法之外,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当地发展存在的一些堵点和难点,比如政策协同不足,治理主体缺位等,后续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证,给出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为当地及其他地区的乡村建设提供参考。”调研团负责人张钰鑫说。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新时代青年,未来我们将继续在调查研究中了解国家,了解基层,以专业所长服务社会,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推动乡村振兴奉献挺膺担当”。

【编辑:范丽娜】 【责编:李宗华】
秦闻客户端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举报邮箱:shxiwxb@126.com     陕西舆论环境违规线索举报:029-82243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03    陕ICP备05001925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

新闻热线:029-82244483    邮箱:sanqincom@163.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

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