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士特智能制动有限公司,讲解员为大学生介绍全智能化设备。本报记者 张洋 摄
本报讯(记者 张洋)8月12日,共青团秦都区委联合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区科学技术局,组织72名“返家乡”大学生深入辖区企业,“零距离”接触前沿产业,让学子们切身感受到秦都区以技术赋能产业升级的澎湃动能。
在咸阳鑫诚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智能连体温室里的无土栽培技术颠覆了同学们对农业的传统认知,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的创新模式更让大家看到“新农人”的成长路径。在法士特智能制动有限公司,全自动化生产线精密运转,机械臂精准完成焊接、组装等工序,整个车间在少人干预的情况下高效有序。走进陕西正泰智能电气有限公司。从企业发展历程中感受本土企业的成长韧性,在智能化车间里聆听工程师解析生产流程与技术创新,大学生深刻体会到智能制造技术在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方面的优势。在陕西延长石油西北橡胶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合成橡胶与化工原料在密炼机中充分融合,经过多道精密工序,最终蜕变为坚韧耐用的子午线轮胎。从“黑色粉末”到“工业筋骨”的奇妙转化,让学子们直观感受到传统产业在科技创新中焕发出的新活力。
这场实践活动既是产业认知的“启蒙课”,更搭建起学子参与家乡发展的桥梁。大家纷纷表示,亲眼见证了科技赋能下家乡的产业蝶变,将努力学习,用所学助力家乡发展,为秦都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