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艺峰 牛楠
巍巍华山脚下,滔滔黄河之滨,渭南华阴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绿色蝶变。在这场关乎国家“双碳”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征程中,建行渭南华阴支行勇担国有大行之责,积极响应国家绿色金融发展号召,深度融入地方绿色发展蓝图,充分发挥建设银行在基础设施融资领域的深厚积淀与专业优势,将金融活水精准引灌向绿色产业沃土。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累计投放绿色贷款4.5亿元,以实实在在的金融力量,为华阴的绿水青山注入澎湃动能,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青山为证:金融赋能点亮绿色能源新图景
驱车驶入距离华山风景区10余公里的区域,一片片光伏面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同镶嵌在青山翠谷间的巨大宝石,构成了一道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风景线。这里是华阴市委、市政府重点推动的绿色能源标杆项目,承载着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实现清洁低碳发展的重任。建行渭南华阴支行高度重视,从项目立项初期,便积极对接企业,量身定制项目服务和融资方案,在资产定价、信贷政策、资源配置、规模保障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同时,成立攻坚克难专班,依托建行成熟的基建项目评审经验和绿色通道机制,实现项目贷款的快速审批与投放。3.04亿元的项目贷款资金犹如甘霖般精准浇灌,为项目建设的加速推进按下了“启动键”。按照运营25年计算,预计可累计减少碳排放9.07万吨,节约标准煤24.76万吨,这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更是建行渭南华阴支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脚。他们以专业的金融智慧为笔,在华山脚下勾勒出一幅绿色能源的壮丽图景,成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能,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孕育可持续“金山银山”的沃土。
沃野情深:普惠活水滋养乡村振兴热土
华阴的绿色发展,不仅体现在能源转型项目上,更深深扎根于广袤的乡村田野。漫步在华山脚下的田间地头,在一片片绿意盎然的阡陌纵横中,总能看到一抹抹亮眼的“建行蓝”在辛勤穿梭。他们深入一个个村部,走访一户户乡亲,凭借“裕农通”卡,成功跨越了金融服务抵达乡村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将便捷的转账、缴费及社保、医保服务送至农民家门口。
建行渭南华阴支行的工作人员深知,服务“双碳”目标与助力乡村振兴密不可分。在全力支持大型绿色产业项目的同时,支行始终将目光投向广大的农业、农村和农民。2025年以来,支行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创新服务模式,累计为266户村民发放农户贷款5492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户在购买农资、扩大种植养殖规模、发展特色农业等方面的融资难题,为农民增收致富注入源头活水。此外,支行还积极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累计为6户有潜力、前景看好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631万元信用贷款,助力其整合资源、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共同迈向富裕。光伏面板在山上吸收阳光,普惠的金融活水在田间滋养希望,共同构成了华阴大地上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和谐画卷。
绿水长流:守护水文环境书写生态治理新篇章
建行渭南华阴支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华阴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精准投向水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领域,体现了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面对华阴城区及华山景区日益增长的污水处理需求和提升水文环境质量的迫切要求,一个覆盖范围广、技术要求高的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亟待启动。建行渭南华阴支行积极行动,主动与项目主体沟通协作,深入学习《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政策法规,以确保对项目痛点和融资需求有精准的理解和把握。针对该项目在建设期资金需求集中、公益性强等特点,支行积极与上级行沟通协调,灵活设计符合项目现金流特点的中长期贷款方案,充分缓解还款压力。同时,将自身综合服务优势进一步延伸,主动向项目方提供包括结算、账户管理、资金监管等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助力提升项目运营效率。4758万元绿色信贷资金的高效落地,精准支持了覆盖城区和华山景区约20平方公里范围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华阴城区及华山景区常住居民的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但改善了人居环境质量,有效减少了城市发展对黄河水体的污染负荷,为黄河流域水生态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金融防线,更进一步优化了华山景区生态环境,擦亮“大华山”旅游品牌,促进了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
从华山脚下闪耀的光伏矩阵,到黄河岸边流淌的层层碧波,建行渭南华阴支行以绿色金融为画笔,以专业担当为颜料,正在华阴大地上奋力描绘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新画卷。每一笔绿色信贷的投放,都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每一个项目的成功落地,都是对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地方发展的庄重承诺。未来,建行渭南华阴支行将继续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深耕细作,奋力书写好新时代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