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渭南 /正文

村上的奶山羊

2025年08月15日 18:20:14 来源:渭南日报


  老家富平县流曲镇炭村村,村民养羊的历史,可追溯到很久之前。
  儿时记忆里,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养羊,我家也不例外。割草、喂羊、清理羊圈、拉运粪土,这些活儿我都干过。直到现在,仿佛腿脚上还沾着那时的泥土气息。
  最难忘的是小羊仔吃奶的场景:一只、两只,甚至三四只毛绒绒的小家伙,昂着头把小嘴凑到羊妈妈的乳头边,贪婪地吮吸着,那股子劲儿,看得人心里美滋滋的。它们跪着前腿,一边吃奶,一边时不时猛地顶一下乳头,好让奶水更顺畅地奔涌出来,非要吃个饱、吃个够,才肯罢休。
  羊妈妈则站在原地,一边反刍,一边享受着喂奶的惬意。偶尔会转过头,看看自己的小宝贝,那副洋洋得意的模样,藏着说不出的满足。大人们看着自家的羊下了小羊仔,看着它们一个个吃奶、蹦跳的样子,脸上总会漾起笑意。这样的画面,那么温暖,那么美好,那么自然和谐。
  那个时候,养羊是家庭生产生活所需。羊粪可作为肥料,庄稼人尤其喜欢,因为使用这样的有机肥,庄稼长得好,土地还不会板结。因此,养羊成了农村家庭不可缺的副业。
  作为奶山羊养殖的优生区,如今奶山羊产业已是富平的优势产业。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县上建起了乳品厂,对鲜羊奶进行加工。村民十分高兴:“养羊卖奶,天天有零花钱,油盐酱醋不用愁。”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大队开始设收奶站,安排专门的收奶员。每天清晨,养羊户按时去村上奶站卖奶,然后统一交到镇上收奶站,再用专用车送到县里的乳品厂。那时,一斤鲜羊奶才卖8分到1角钱。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养羊的人多了,每斤鲜奶才卖到5角钱。到了1990年,奶山羊的存栏量上去了,每天的鲜奶量也增长,村里改设两个收奶站,每天能收鲜羊奶10吨左右,大的收奶站能收30多吨。年轻人贾永平家里就设了个收奶站,他说现在检验检测更严了,价格也高了。群众尝到了甜头,养羊的积极性更高,管理也更规范了。
  老家甚至关中一带农村几乎都养羊,过去基本上是本土产的山羊,现在多是改良后的莎能奶山羊。过去农村养羊,以散养为主,每户起初养一两只,现在有的人在自家地里种些苜蓿、燕麦草给羊吃。过去饮水时加的饲料是麸皮,现在都是专用饲料,而集中养殖条件和标准也越来越高。
  村民一般凌晨四五点起床开始挤奶、卖奶。散养户用手挤奶,一只羊至少需要七八分钟。经常挤奶的村民,挤得比较净,羊还感觉不到疼痛。另一种方法就是使用吸奶器,奶羊超过20只就需要用吸奶器,一般一只羊用时三四分钟。
  过去基本上是妇女将挤下的奶送到收奶站,大多用搪瓷缸子或者专用盆,现在都用专门的不锈钢桶装奶。每天清晨,一个个养羊户,或用手提着,或电动车带着,或三轮车拉着,也有开着小轿车将羊奶桶送到奶站的。人不离家,不误农时。一边养羊,一边种田,两不误。年近80岁的八虎哥高兴地说:“家里养上奶山羊,就是一个小银行。天天有收入,手头宽松得很!”
  年初,奶山羊开始下小羊仔,小羊仔吃一个月奶,长到20斤左右开始吃饲料,这时羊妈妈产奶,小羊仔或养或卖。8月份配种,次年1月就可以下“羊娃”了。
  我的两个堂弟多年来一直养奶山羊,各自都养了50只左右,最多时达到近百只。邻居一位嫂嫂家养了几只奶山羊,其中1只羊品质优良、产奶还多,最多的一天挤了15斤奶,卖了40多元,她把羊当作宝贝来养。“有羊了,日子就有指望了。”这句话,既道出了当年村民在养奶山羊的辛劳中扛起生活重担的坚韧,也承载着他们对踏实日子的质朴期盼。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土地与劳作的紧密相连——春种秋收的农田里有希望,圈舍中咩咩叫的羊群里更有奔头。
  养奶山羊,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村民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一句“辛苦得很”道出了村民养奶山羊的亲身体会和真实感受。每一只奶山羊,每一斤鲜羊奶,都印证了村民劳动的艰辛;每一群奶山羊,每一吨鲜羊奶,都寄托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多年来,从“能糊口”到“能致富”,从“解燃眉”到“稳日子”,变的是生活越来越好,不变的是村民在与奶山羊相伴的岁月里,那份对劳动的敬畏、对生活的热忱,以及对幸福的笃定。
  我熟悉村上的奶山羊,喜欢村上的奶山羊,更热爱这片土地上悉心养羊的父老乡亲!

来源:渭南日报 【编辑:李嘉诚】
秦闻客户端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举报邮箱:shxiwxb@126.com     陕西舆论环境违规线索举报:029-82243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03    陕ICP备05001925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

新闻热线:029-82244483    邮箱:sanqincom@163.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

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