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渭南 /正文

麦草上的流光

2025年08月15日 18:21:12 来源:渭南日报


  盛夏的阳光如金色的绸缎铺展在麦田上,蝉鸣与麦浪在风中起伏。青砖灰瓦的院落静立其间,檐角铜铃轻响,似在低语。推开朱漆木门,时光也霎时柔软下来。
  迎面而来的《五牛图》悬于素墙之上。麦秆经匠人巧手剖开如丝,熨烫成卷云般的弧度,染色后层层拼贴。五头黄牛或昂首嘶鸣,或俯首啃草,牛脊的肌理在光影下起伏,仿佛能触摸到皮毛的蓬松与温度。最动人的是那头侧首老牛,眼角的皱纹如沟壑纵横的田垄,脖颈筋肉微微隆起,似有温热从草茎间渗出。寻常麦秆在匠人指尖苏醒,筋骨间流淌着大地的力量,仿佛千年农耕的记忆都凝在这方画框之中。
  转角处,《金陵十二钗》在朦胧光影中流转如梦。黛玉的芙蓉簟用淡粉色麦秆编织,花瓣上的露珠是匠人以银针蘸鱼胶勾勒的晶莹;宝钗的金锁镶嵌金箔,在暗处流转着细碎的光,似深宅大院里发出的星芒。凤姐的丹凤眼最是精妙,深褐色麦秸铺陈出眼尾上挑的弧度,眼睛流转间,泼辣与精明皆在草茎的纹理中。那些闺阁女子百年前的轻叹,化作麦草上的呼吸,裙裾间藏着时光的褶皱,发簪微光里凝着旧日的温度。驻足画前,恍惚听见雕花窗棂外飘来一缕琵琶声,又似有绣花针坠地的轻响。
  最令人震撼的是三楼转角处的《孔雀开屏》。那么多麦秆在匠人手中化作七彩翎羽,尾羽上的“眼斑”如翡翠凝露,金黄似秋日麦芒,靛蓝取自板蓝根汁反复浸染的深情。当夕阳从西窗斜射而入,孔雀似要振翅飞出展墙,翎羽的颤动带着大地的温度,华光流转间,仿佛抖落一身的星辰。指尖轻触玻璃展柜,凉意沁入掌心,那华美翎羽的微微颤动竟那样真实可感,美得令人心颤——原来草木亦可凝驻飞羽的刹那芳华。
  再到二楼,创作间的门扉半掩,暖黄的光晕从门缝溢出。穿蓝布衫的女工俯身在案前,手中的电烙铁悬于麦片上方半寸,炊烟袅袅升起。她手腕轻抖,焦糖色纹路便蜿蜒而出,山峦的褶皱在麦秆上舒展,云雾以深浅不一的褐黄缭绕其间。“火候轻一分则色淡,重一分便枯裂。”她轻声说着,鬓角银丝与麦秆的金芒交相辉映。另一位年轻女工正剖开新麦秆,指尖如春风拂过琴弦,将麦秆细细劈作薄如蝉翼的片,青涩的草香混着熨斗的微焦味,在空气中酿出独特的芬芳。案头散落的麦秆分作三等,顶端三节温润如玉,匠人言其纤维细密如织,是草木的精华。
  暮色渐浓时,馆长站在光影交错的厅堂,指尖抚过获金奖的《耕耘图》。画中老农皱纹如犁痕,牛身上的筋肉线条似从真实生活拓印而来。“麦秆本是尘泥之物,可手艺让它比黄金贵重。”那些牛毛的二十余种烫烙技法,是匠人用烙铁与温度写下的密码,每一道纹理都藏着与大地对话的深情。
  走出馆门,夕阳为麦田渲染出金色尾翼。收割后的麦茬如整齐的琴键铺向天际,风过处,泥土与谷物的醇香扑面而来。饱满的麦穗谦逊地垂向大地,似在感恩滋养它的厚土。那些被匠人挑选的麦秆,挣脱了化为尘土的命运,在玻璃展柜里凝成永恒。它们不再是田埂间的枯草,而是大地捧出的星辰,在时光深处闪烁。每一根草茎里,都封存着双手的温度与光阴的馈赠。
  回望暮色中的博物馆,它如谦卑的麦穗垂向土地。那些用麦秆编织的光彩,是双手与泥土的对话,是岁月里永不褪色的诗行——原来最动人的传奇,不必写在锦绣帛书上。卑微的麦草,遇上了懂它的手,便能在人间织就星河,让大地的馈赠在岁月长河里永远鲜活。微风拂过,檐角铜铃叮咚作响,仿佛在诉说:这流转的时光,是土地与匠心共同谱写的、永恒的田园牧歌。

来源:渭南日报 【编辑:李嘉诚】
秦闻客户端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举报邮箱:shxiwxb@126.com     陕西舆论环境违规线索举报:029-82243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03    陕ICP备05001925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

新闻热线:029-82244483    邮箱:sanqincom@163.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

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