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河沿岸的浐灞国际港公共建筑群
8月17日,古城天色蔚蓝,云景如画。记者窦翊明 实习生付子涵 摄
比亚迪汽车西安生产线
隆基乐叶车间里的AGV自动化小车“搬运工”将物料送达指定地点
秦创原·西咸新区能源金融贸易区
无人机视角下的幸福路北延伸工程主线幸福大桥段
2025年西安招商引资的“期中答卷”已经出炉。1-6月,全市实际使用内资845.1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0%,实到外资4.21亿美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4.7%。
这份“双过半”的成绩单到底成色如何?
本篇“五问”,正是为了探寻这份“西安答卷”的“含金量”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动能。
一问:“双过半”含金量怎样?
2025年初,西安给自己定下的招商引资“期中考”预期是:内资704亿元、外资3.85亿美元。
半年过去,西安分别以845.15亿元与4.21亿美元超额完成任务。当进度条跨过50%的刻度,像是给时间打了个“对勾”。
“双过半”的背后,没有“惊涛骇浪”,只有稳稳的笔锋——
泾河畔,94亿元项目签约落笔。6月13日,秦创原泾河新城2025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28颗产业棋子精准布阵:氢璞创能电堆研发中心点亮新能源“棋眼”;采埃孚三期厂房封顶,为这家德国企业巨头亚太布局夯实地基;中科富海液氢储运设备产线贯穿“研发-生产-服务”全链条。沣东,机器人军团半年斩获12亿元产值。6月,陕西光子核仪辐射探测科技有限公司入驻沣东创智云谷。在这里,交大研究院的机械臂调试±0.02mm精度,同力重工在焊接机器人的火花飞溅间将效率拉升40%……100家链上企业相互支撑,携手共进。高新区云水六路,三人行数字基地塔吊林立。投资15.66亿元的媒介大数据平台与多模态AI研究院在此孕育,明年封顶时,这里将托起年产值20亿元的“数字方舟”。
于是,夏日的风把一个个好消息送遍古城:“过半”不是终点,是下一笔的起势。
二问:“出圈”如何落笔?
城际联动,榆林来“敲门”。
300万吨级煤炭智能采选、氢能智链基地、低空经济……12个合作项目、94.42亿元,一纸备忘录把两座城写进同一个愿景。
4月,两城共用“一条铁轨”。靖边与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签订区域合作协议,共建“榆林(靖边)协同创新区”,优化中欧班列回程分拨线路,计划全年分拨总量约300列、超3万箱。
5月,丝博会上榆林74个项目签约西安:陕煤980亿元项目投入煤海,1500万吨的分质利用装置率先“轰鸣”;延长石油89亿元项目,老装置轻装北迁;氢能综合利用项目带着45亿元的绿意,悄悄给黄河西岸点染新色。于是,两座城在地图上并肩,一横一纵,刚好画出一个更大的圈。
三问:“延链”怎样成势?
广州、杭州、深圳、上海、福建、武汉……西安的招商日历不断更新。
52个重点产业链项目签约,532.28亿元写下新的注脚。丝博会再落一子:108个项目、909.5亿元,69个工业项目占去一半篇幅。
笔锋从未停止——
陆上“链”,西安市与阿尔斯通集团签署轨道交通战略合作协议;
空中“链”,西安与空客集团就扩大航空零部件生产规模达成合作意向;
新能源“链”,法国泰孚声学基地量产比亚迪隔音件,深圳骏强2亿紧固件订单投产;廊坊兆平迁厂西安,1.5亿冲压件直供比亚迪;
材料“链”,西北有色院稀有金属产业园在泾渭工业园淬火:21.1亿元投资锻造精密箔带材生产线,26亿元产值箭在弦上;新材料产业基金以“耐心资本”育链,未来十年千亿集群呼之欲出。
于是,西安一笔接一笔“链”节相扣,已然成势。
四问:“出新”谁在添墨?
149家新设外资企业,4.9%的增幅,小而美的数字像悄悄冒出的嫩芽。
91场投资促进活动,镜头里握手、落笔的瞬间,西安一片片嫩芽眨眼成林:
1月,唐山控股5亿元落子经开区,计划建设包括半导体感光剂(PAC&PAG)、酚醛树脂和添加剂等在内的生产线、研发中心及配套设施。
2月,西长安芯材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股东协议签约仪式在经开区举行,使半导体“设计-材料-封装-测试”全链条闭环更趋完善。
4月,西安高新区与广东保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itc)正式签约,itc保伦股份将在高新区设立全资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西北区域总部项目等。
嫩芽不问季节,墨点不问篇幅。于是,西安悄悄把“新”字写进了下一页。
五问:“出彩”如何延续?
比亚迪173亿元、工商银行数据中心147.5亿元、三星闪存芯片V8项目60亿元、龙腾半导体35亿元……这些重量级项目像盖章一样把“确定性”盖在西安2025招商引资的日程表上。
中国工商银行西安数据中心把项目带到沣西。明年封顶,建设具有全国金融行业示范效应的总部级、超大型智算中心及世界一流的绿色高可用数据中心。龙腾8英寸功率半导体制造项目,预计10月投产。一片8英寸硅外延片薄如蝉翼,却能在5G通信、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智能电网、消费电子等领域处处生花。
西安恒枫新基地的高速水线、奶线、无菌线三线即将并排起跑。饮料巨头娃哈哈全国基地在布局中首次落子西安,让西北的风增加了甜味。
于是,西安把279个项目放进2025的时间河道,顺水,顺风,也顺势。 记者 刘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