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安 /正文

这些“老师”把爱心融入社区托管班

2025年08月18日 09:33:36 来源:西安晚报

陈万启老人教孩子们打太极拳

这个暑假,雁塔区杜城街道省直机关三爻西社区的公益托管班里活跃着一群特殊的“老师”,他们平均年龄超过60岁,怀揣着对下一代的关爱,用各自的专长为孩子们打造了暑期乐园。

用专长承载责任

笔墨与太极拳里的文化流传

暑假伊始,社区办公室里来了两位特殊的访客——热心居民陈亚宁和韩亚涛。这对生活中的好朋友,同样有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我们想给孩子们开书法国画公益课,中国娃就应该写好中国字,画好中国画。”两人一进门,就向社区工作人员道出了心愿。

曾从事书法教育的陈亚宁,深知笔墨里的育人力量,而在科技部门做了多年科普工作的韩亚涛,退休后总念叨着“一身本领不能闲”。

“你教书法练心性,我教国画养灵气,咱俩搭档正好。”韩亚涛的提议立刻得到陈亚宁的响应,这对“姐妹花”一拍即合,把课堂“搬进”了社区托管班。

课堂上,陈亚宁握着孩子们的小手练书法,在横平竖直中培养专注;韩亚涛则教孩子们用毛笔晕染星空花朵,让传统艺术扎根童心。

“能给孩子们上课,让我感觉自己依然被需要。这份成就感,多少钱都买不来。”韩亚涛笑着说,退休后能发挥余热,看着孩子们喜欢传统文化,比啥都让人高兴。

75岁的陈万启老人是社区托管班里年龄最大的“老师”,退休前,他是一家企业负责人,如今,他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融入社区托管班的太极拳课堂里。

“总得有人把这些好东西传下去。”课堂上,他耐心地将每一个招式简化为“动作要像流水一样”的通俗指引。孩子们稚嫩模仿时,他眼里的欣慰藏着一位老者对文化传承的志愿担当。

用“职责”传递快乐

歌声和队列中的活力绽放

65岁的郑忠智老人退休前是一名警察,如今教孩子们唱歌成了他新的“职责”。“我觉得唱歌能让人快乐,所以一直喜欢唱歌,之前还加入了咱社区合唱团。”郑忠智说,听说社区开设了公益托管班,他便主动报名,想把这份快乐传递给孩子们。

在郑忠智的课堂上,没有太多枯燥的乐理知识,只有满室飞扬的快乐。“跟孩子们在一起,感觉自己都年轻了,我相信这也是许多银龄志愿者的心声。”郑忠智告诉记者,社区工作人员和一些家长还特意前来感谢他和其他志愿者,他也要谢谢这些纯真的孩子,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驱散了他生活中的烦恼和孤独感。

“稍息!立正!看齐!”70岁的史金平曾是一名军人,军营的号角在他心中从未停歇。

这个暑假,他为小朋友们带来了充满挑战与乐趣的“军训体验课”,成了孩子们眼中最酷的“教官爷爷”。

“军训课练的是筋骨,立的是精神。孩子们需要懂得什么是令行禁止,什么是集体荣誉。”史金平说,看到孩子们收获成长的力量,他觉得很开心。很多志愿者都像他一样,是社区的“老住户”,对社区有深厚的感情,参与志愿服务是他们回馈社区、建设和谐邻里关系最直接的方式。

用行动诠释温暖

让形体课和演讲课帮助孩子成长

退休前是酒店高管的于丽萍,退休后成了社区文化活动的“主力军”。她常说:“好的体态是无声的自信语言,我想把这些教给孩子们。”

“于阿姨虽然没从事过教育工作,但她教孩子们形体时很有方法。”晨晨小朋友的妈妈说,于丽萍发挥自己的职业专长,将形体课变成“小鸟展翅”“小树生长”的趣味游戏,用温柔引导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挺拔身姿,受到了小朋友们的欢迎。

55岁的李世华酷爱表演和演讲,看到一些孩子怯于表达,他便主动向社区提出开设语言课,教孩子们朗诵、演讲。“让孩子们学会勇敢发声,这是我能为社区做的事。”李世华的课堂永远充满鼓励的掌声。他设计绕口令、故事接龙等环节,一点点鼓励孩子们突破自我。每个孩子开口后,他总能找到具体的闪光点:“你这个比喻太妙了!”“你的声音特别好听!”

“和其他志愿者比起来,我还算年轻的。”李世华笑称,他觉得志愿精神无关年龄,只要心中有热爱,就能带来温暖与力量。 

来源:西安晚报 【编辑:荆学慧 见习编辑:李嘉诚】 【责编:张彦刚】
秦闻客户端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举报邮箱:shxiwxb@126.com     陕西舆论环境违规线索举报:029-82243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03    陕ICP备05001925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

新闻热线:029-82244483    邮箱:sanqincom@163.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

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