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心爱介绍与居民间的暖心往事
“你看,这是我们队员陪老人话家常解心结的瞬间。这张是给老人表演节目,逗他们开心的……”8月15日,在莲湖区西关街道解家村新社区和美议事廊里,“巧姐”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康心爱指着展示的照片,细细数着与居民间的暖心往事。
68岁的康心爱是一名老党员,退休后她热忱丝毫不减,一心扑在社区发展上。在她的带动下,一群志同道合的居民聚到一起,组成了巧姐志愿服务队,成了居民眼中的“解忧人”。如今在解家村新社区,只要“巧姐”来了,居民心里就踏实不少。
社区的好伙伴
8月15日上午9时许,在解家村新社区,康心爱正和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斌沟通一件事:“过几天气温要升高,我们服务队想给辖区外卖员、快递员再送些绿豆汤、酸梅汤……”
提起康心爱,王斌满心佩服:“康大姐是社区的好伙伴,总惦记着社区治理和发展。她常走访入户,收集居民的意见诉求,一旦发现问题或者对社区建设有用的建议,总会第一时间反馈给社区党组织,并积极协助解决。”
在王斌的记忆里,多亏了康心爱的热心走访,小区里不少安全隐患得以及时消除。去年,她发现御溪望城小区广场的木质地板老旧损坏,老人孩子路过容易绊倒,当即把情况反馈给社区党组织,还主动参与到广场的更新改造中。最终,小区广场重新铺设了石材地砖,既美观又安全。前段时间,她又建议小区物业在广场旁的浅水池周围设置提醒标识,没过多久,物业就在水池边画上了一圈黄色警示线。看到有小孩差点撞到水池边凸出的水管,她又立刻反映给了物业,物业很快就把凸出的水管截短了。
“康大姐细心,总能把危险消灭在萌芽时。”王斌说。
面对认可,康心爱笑着摆了摆手:“我就是闲不住的性格,在家待着才觉得无聊呢。”与记者一起在御溪望城小区走访时,她说,小区里大多住户是原谢家村回迁的老邻居,只有自己多留心小区的角角落落,老邻居们过日子才能更安心。
热心的“和事佬”
2022年,随着“巧姐”志愿服务队人数增多,康心爱带着队员们开展起常态化志愿服务,矛盾调解成了服务的重点。“帮人解开烦心事,回到家我觉得心里也亮堂。有时还会琢磨当天说的话合不合适,要是觉得不妥,第二天就再找人家好好说”。
久而久之,社区居民都爱找她聊天。有位老人曾找康心爱诉苦,说儿子儿媳教育孩子时,自己看着心疼,心里堵得慌。康心爱结合自家情况劝道:“孙子也是他们的亲娃,哪能不爱?你是疼娃惯着,他们是正经管娃。”她还给老人出主意,碰到这种情况要么躲开,要么出去转转,“父母教育孩子,总不会害娃的”。
居民间难免有矛盾纠纷,康心爱喜欢做“和事佬”。听说哪家婆媳因育儿观念闹别扭,她碰到了会笑着劝:“老辈经验要听,年轻人科学育儿也有道理,咱各取所长。”碰到闹别扭的小夫妻,她也会开解:“过日子就得你退一步我让三分”。
社区工作人员小魏说,康大姐是出了名的热心肠,总能敏锐察觉到居民间的微妙氛围,笑着就把矛盾化解了;居民白新芳称赞她热心、积极又负责,是“大家都认可信任的人”。
小事里藏真情
王斌介绍,目前,解家村新社区“巧姐”志愿服务队有30名队员,平均年龄55岁。团队里有不少擅长唱歌、舞蹈、手工、餐点的“达人”,便有了“巧姐”这个名字。志愿服务队的服务宗旨是:社区有需要,大家不含糊。
几年来,康心爱带着队员们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环保活动、关爱孤寡老人、义务巡查、惠民政策宣传……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们的身影。在做志愿服务的路上,康心爱用心更用情。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热心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做着好事。
两年前,两名队员开始自发陪伴独居重病老人马师傅,坚持每天给马师傅买菜、陪老人聊天,风雨无阻。在两位队员的陪伴下,马师傅一扫重病带来的阴霾,脸上渐渐有了笑容。为此,今年5月,“巧姐”志愿服务队启动了“暖阳守护”服务,分上门看望和在和美议事廊会面聊天两种方式,志愿者一对一给老人做心理沟通疏导,听听他们的烦心事,带着大家唱唱歌、跳跳舞,让老人们开心一下。康心爱说,看着老人们眉眼舒展的样子,大家就觉得这事儿干得值。
今年5月初,住在社区的一位年轻医务工作者主动找到康心爱,想加入服务队,表示可以上门给老人义务服务。康心爱当即同意,并请她给老人们讲解夏季养生注意事项。开讲座那天,现场坐得满满当当,老人们听得认真,反响特别好。这之后,这位年轻人经常为居民提供义诊服务。“现在,队里人越来越多,连隔壁楼的阿姨都来问咋加入我们。我琢磨着往后再多搞些活动——教老人用智能手机、组织手工课,让‘巧姐’的暖,捂热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康心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