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咸阳 /正文

旬邑:科技创新点燃产业升级“新引擎”

2025年08月19日 09:17:46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刘亚妮 潘玉鹏)今年以来,旬邑县紧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抓手,在产业升级的赛道上加速奔跑,在成果转化的沃土上深耕细作,通过一系列精准有力的举措,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织密服务网络,为创新主体“强基赋能”。以“三送一解”专项行动为纽带,构建起“政策速递—精准指导—难题速解”的全链条服务生态。组织专人深入企业开展“一对一”政策宣讲,邀请省市专家与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上门出诊”,助力企业搭建技术研发平台,推动科技副总、科研助理等人才项目落地生根。紧盯研发投入关键指标,开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专题培训,指导企业规范研发项目管理与辅助账设置,尤其强化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统计,确保数据真实全面、应统尽统。3月初,全县规上企业填报研发投入3553万元,为企业突破技术壁垒筑牢了根基。

深化“四链融合”,为产业升级“提速换挡”。紧抓“秦创原苹果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机遇,开展专题调研摸清产业脉络,加强与果业、农业、园区等部门协同联动,全力推动中医药和苹果两大产业聚集区创新发展。通过“走出去”对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引进来”深加工项目与技术团队,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目前,中医药产业聚集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步伐加快,苹果产业聚集区在品种改良、精深加工等领域实现阶段性突破,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装上了“科技引擎”。

建强人才梯队,为基层发展“造血赋能”。以“科技之春”“科技活动周”为平台,组建专家人才服务团,通过现场讲解、资料发放、专题培训等形式,将实用技术送到群众家门口。深化省派“三区”科技人才专项实施,15名高校专家教授定期驻点镇村,开展苹果提质增效、土壤配方施肥等技术培训,完成优良品种引进与推广等重点任务;严格考核管理并足额发放工作经费,确保人才服务落地见效。同时,精选31名技术精湛、责任心强的科技特派员,分赴镇村企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提供“点对点”技术指导。上半年,累计为创新主体对接高校院所8次,走访企业40余次,高效完成全国科普统计工作;开展“秦创原苹果产业聚集区现场示范”等科技服务活动6次,举办技术培训30余场次,发放技术书籍手册2000余册,培训900余人次。

强化项目牵引,为成果转化“架桥铺路”。聚焦科技创新、研发投入、技术改造、人才招引等关键领域,指导县域创新主体精准谋划科技项目。联合浙江理工大学旬邑专家工作站,成功申报中国银行“旬邑县中医药资源研发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争取多层次课题支持。5月初,推荐11个项目参与省级苹果产业聚集区“四链”融合项目建设,总投资4928万元,目前已完成立项答辩。同步推进县本级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发布征集文件与指南后,收到基层各类科技计划申报60余项,为创新发展储备了强劲后劲。

畅通转化链路,让创新成果“落地生金”。以“政产学研用”融合为突破口,深化与高校院所的长效合作,积极承接科技成果在旬邑转化落地。联动农行、工行等金融机构,搭建科技金融对接桥梁,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组织域内企业携自研产品亮相第九届丝博会,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成果舞台上彰显旬邑实力。与陕西科技大学牛育华教授团队合作,举办“秦创原苹果产业创新聚集区果园管理关键技术培训暨现场示范活动”;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开发果酒、果醋、果胶等高附加值产品。培育陕西古豳智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陕西古豳尚优健康食品有限公司进驻“301”科创特区,联合浙江理工大学旬邑专家工作站推进药食同源产品产业化;引进陕西秦隆农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单卫星教授团队技术支撑,在土桥镇开展马铃薯新品种选育试验示范,让科技创新成果真正扎根大地、惠及产业。

【编辑:荆学慧 见习编辑;李嘉诚】 【责编:张彦刚】
秦闻客户端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举报邮箱:shxiwxb@126.com     陕西舆论环境违规线索举报:029-82243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03    陕ICP备05001925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

新闻热线:029-82244483    邮箱:sanqincom@163.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

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