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陕西省优秀医务工作者和团队的决定》,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贾蓬勃荣膺“陕西省优秀医务工作者”称号。这份沉甸甸的省级荣誉,是对他二十余载披肝沥胆、精研技艺、守护生命的最好注解。
从医二十余载,贾蓬勃致力于腹部微创外科,擅长普通外科特别是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特别对腹腔镜、内镜联合微创介入手术有深入研究,他精通内镜下胰胆管造影/碎石取石术、内镜下胆道/胰腺支架置入术、多镜联合治疗肝胆管结石等微创手术。
敢接“烫手山芋”: 生死线上抢回希望
肝胆外科群星璀璨,贾蓬勃深知,要在微创时代立足,必须掌握尖端技术。他瞄准了被誉为“内镜技术皇冠明珠”的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2012年学成归来,却面临医院没有专用十二指肠镜的困境。用普通胃镜做ERCP?业内人士都知道这如同“盲人绣花”——视野受限,操作极难,20分钟的手术可能拖到3小时。
是等还是闯?贾蓬勃选择了后者。没有专用设备,就借设备一寸寸摸索。手术耗时漫长,他就用耐心和专注来打磨。2015年,专用设备到位,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ERCP技术的大门,被他用“土办法”硬生生撬开了。
技术成熟了,名声传开了,他的诊室里,成了许多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93岁老人胆总管结石引发致命胰腺炎,合并严重肺炎,命悬一线。多家医院评估风险过高婉拒。面对家属绝望的眼神,贾蓬勃拍板:“有一丝希望,我们就尽全力!”ERCP手术成功清石、疏通胆道,老人转危为安。
这样的“生死时速”是他的日常。2023年医院ERCP诊疗中心揭牌,背后是每年超500例手术,是7岁孩童到百岁老人的性命相托。2024年4月25日,ERCP诊疗中心一天10台手术,创科室单日手术量之最,成熟的技术、患者的信任、团队的配合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三镜”齐上阵:微创组合拳解难题
摘取ERCP明珠后,贾蓬勃并未停步。他创新性地将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三镜”联合,打出一套微创“组合拳”。
49岁李某胆总管多发结石导致严重黄疸,肝功能极差,传统开腹手术风险巨大。贾蓬勃团队精准设计:先用ERCP微创取石、解除梗阻、改善肝功能;待身体好转,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两次精准微创出击,彻底根治病痛。
在出色履行临床职责的同时,贾蓬勃始终致力于科研创新与学习提升。他积极申报并承担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包括主持参与省卫生厅项目2项、完成研究生立项1项),科研成果丰硕,荣获2016年及2017年咸阳市科学技术二、三等奖各1项,2017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完成陕西省科技成果登记2项;近年来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6篇,其中SCI论文5篇。
贾蓬勃在多年的工作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对待工作谦虚、严谨,对待患者热情、体贴,多次受到医院及上级部门的奖励,2013年获得咸阳市“三五人才”“咸阳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9年获批咸阳市第十批“有突出贡献专家”,2024年获得咸阳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参加工作以来连年获得医院各项表彰。
温暖守护:仁心是技术的底色
在贾蓬勃身上,精湛技艺与悲悯情怀始终同在。
科室走廊挂满锦旗,但贾蓬勃很少出现在感谢合影里。他更珍视的是手术成功后家属眼中重燃的希望,是病人康复后那句朴实的“贾大夫,谢谢您”。
多年来,他积极响应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号召,不间断地奔走在武功、礼泉、彬州等地的医疗机构。他的足迹所至,留下了教学查房的严谨身影、手术台上的手把手指导、科普讲座的殷切话语。
他尤其专注于将先进的腹腔镜、内镜微创技术带到基层。“手把手”的带教,毫无保留地传授,让这些原本只能在三级医院开展的技术,在帮扶的县级医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如今,这些医院已能常规开展较为前沿的微创手术,区域整体微创技术水平显著提升,赢得了基层同行的普遍认可和群众的热烈赞誉。
教书育人是他的另一份坚守。从参加工作起,他便承担起西安医学院本科生、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大专生的临床外科教学与实习带教工作,培养了一批批医学后备力量。
在科室内部,他“传帮带”从未停歇,每年具体指导1—2名下级及进修医师的临床、手术和科研。自2016年担任病区主任以来,他更是将医疗安全警钟长鸣于心,从“质量、服务、安全、制度”四方面狠抓落实。通过科室专题讲座、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外请专家会诊等多种形式,持续强化业务学习和技术创新,推动整个学科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化、人性化的服务。
在肝胆方寸之地,他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誓言,为生命开拓出最辽阔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