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渭南 /正文

华山的风,会吹向更远的地方

2025年08月19日 10:27:26 来源:渭南日报

    

7月23日,孟钊杰在华山北峰拍摄视频。本报记者 彭一鹏 摄
  我的镜头,只聚焦一个地方——华山。
  有人问我:“天天都拍一个地方,不腻吗?”在我看来,华山不只是简单的景点,它是地标、是记忆、是游子眼中“家”的方向。拍好这个地方,比走马观花记录千百个场所更有意义。华山的每一时、每一刻、每一个角度,都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景。我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捕捉到普通游客看不到的华山之美。
  我叫孟钊杰,自小生长在华山脚下。这座险峻的山,早已不只是山,更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2012年2月,我开始在华山北峰的摄影摊位为游客拍摄与“华山论剑”碑的合照。闲暇时,我常常会把镜头对准山间的风景。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我对华山渐渐生出了不一样的感情。
  2019年,我无意间在抖音平台看到有博主用影像记录世界各地的风景,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要不我也试试记录华山景色?”于是,我用手机拍摄了一段13秒的视频。没想到作品一经发布,竟意外收获了12.2万点赞,这让我倍感鼓舞。没过多久,华阴老腔在华山北峰表演,我拍摄的系列视频点赞飙升至87.7万。从那以后,我开启了“日更”生活。
  2020年4月,我开始尝试直播。起初观看人数寥寥,但我毫不气馁,依旧坚持每天上线。记得有一次在华山南峰直播雪景,一位来自浙江杭州的网友留言问:“你直播的画面真的是华山现在的样子吗?”我立刻转动镜头,展示四周雪后的壮丽风光。过了一会儿,他又追问:“明天还能看到这样的景色吗?要是能的话,我今晚就和朋友飞西安,明天一早就上华山!”我当即回复:“放心,明天肯定看得到!”第二天早上,我竟真的在华山上遇到了他。他说,看到直播后和朋友临时决定赶赴华山,这段说走就走的华山之旅也成了他们最美好的回忆。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的坚持有了意义。
  就这样,1天、1个月、1年……到现在已经坚持了5年半,只要景区不闭园,就一定能在直播间看到我的身影。我与这座山之间的默契,早已无需多言。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2020年的冬天,那天,华山大雪纷飞,银装素裹。我想寻找一个拍摄雪景的最佳机位,走到北峰御道时,雪已齐膝,我只能紧握铁栏杆前行。一边是雪厚难行的山路,一边是悬崖深谷,退意一度涌上心头,但我在心里告诉自己:“再走10米,就10米。不行再退也不迟。”谁知当我抵达五云峰时,风停雪止,山色空蒙,恰如一幅水墨画。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悄然散去。
  当然,做内容并不容易。拍摄是个细活,有时为了捕捉一帧光影,要在山头蹲守数小时。有时设备受限,无人机“炸机”也成了家常便饭。累了,想歇的念头也不是没有。但每当在评论区看到有人留言:“看了你的视频,才知道华山这么美!”“下次我也要来爬一爬!”……这些话语像一束光,把我重新拉回山中。
  未来,我想用一年时间,将华山的四季做成专题,用影像呈现“人、山、天、光”的独特魅力。或许我的镜头不大,声音不够响亮,但我始终相信,只要真诚记录,华山的风,会吹向更远的地方。

来源:渭南日报 【编辑:荆学慧 见习编辑:李嘉诚】 【责编:张彦刚】
秦闻客户端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举报邮箱:shxiwxb@126.com     陕西舆论环境违规线索举报:029-82243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03    陕ICP备05001925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

新闻热线:029-82244483    邮箱:sanqincom@163.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

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