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安 /正文

乡音

2025年08月25日 15:44:33 来源:西安晚报

列车缓缓地开动,终点是我的故乡。

在逐渐加速中,一点轻微的惯性,将我向座位上轻推一把,我的心也随之沉下来。环顾四周,我想看看这些如我一样不露声色的面容里,是否隐藏着同样的风土和人情,是否留下了同一方水土养育的痕迹——毕竟,我们是朝着同一个终点进发。我感觉到内心有什么东西,正在探头探脑,悄然复苏,而调动它们的,是那充斥车厢的熟悉的乡音。

算起来,离开故乡的时间,已经超过了我在故乡度过的年岁。多年来,城市的灯火和夜色交织成万花筒般的幻象:流丽,斑斓,易逝而缺乏真实。我像随波逐流的浮萍,摇晃的,失重的,小心翼翼地保持着疏远的分寸。

我相信不同的语言对应着不同的人格,方言是最原始也是最本真的那个自我。语言是多么神秘又久远,在绳结和文字将它们固化之前,它们便已经存在了。它们是呢喃,是倾吐,是发泄,是歌与诗的前世。婴儿在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是纯白的,但并非单薄的,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在甘甜的乳汁的哺育下,自稚嫩的乳牙和嘴唇间,迸出的第一个音节、第一个词汇、第一个短句,那一刹那便与血脉里汩汩流淌的深厚积淀结下了契约。自此,从听到说,从输入到输出,一个人最初的形象开始被塑造。

方言无疑是粗拙的,甚至是有些土气的,但它是一个人的来处,是隐藏在一个人躯体里的线稿,是人格的框架;故乡是无论走到哪里,填过多少表格,总有一栏永远无法改变的“籍贯”,代表着祖先扎了根埋了骨的热土。如果根须不曾牢牢攥紧泥土,又如何让树木屹立于天地之间呢?树犹如此,人亦如是。

然而在年轻的时候,人总是向往着别处的生活,或许正是因为遥远而更加诱人。谁在十几岁或二十来岁,最狂妄的年纪,没有厌烦过自己的故乡呢?它是那么陈旧,那么沉闷,那么缺乏新鲜和刺激,似乎一眼就能望尽过去和未来。于是,无数人离开了,他们逃也似的背起行囊,拉杆箱在马路上隆隆作响,把父母的叮咛和牵挂甩在身后。而当他们终于站在城市的天桥上,车流和音浪在脚下沸腾,城市硕大无朋又喜怒无常,迫着每个人都瞬间矮下去。

无论是四川话的鲜活泼辣,西北话的敦厚质朴,吴侬软语的百转千回,粤语的抑扬顿挫……南腔北调在整齐划一的读音面前,收敛手脚,步步妥协,最终形成了一个板正规矩的人格,正适合作为都市严丝合缝的砖瓦——久居其中的人,带着一种光滑冷硬的气质。当终有一天,被夸赞“听不出来你是某地人”时,这是城市为我们盖上的一枚“合格”的戳记,也是我们对乡音的妥协和自弃。

此刻在这个车厢里,水泥森林的锁链逐渐松绑了。那种如同穿着一双不合脚的锃亮皮鞋般的不适,褪去了。皮肤、神经和骨骼都逐渐变得慵懒,闲适,正如窗外深厚松软的土地。记忆和语言一起醒转了,被普通话挤压蜷缩于一隅的方言,活过来了;那些在写字楼里显得突兀的话语,在这一刻密密匝匝地充盈天地。我像是一条干渴的鱼,再次沉入熟稔的水里。

儿时读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未改的又何止是乡音,更是那个还未习得成人话术的自己。无论在城市里,用普通话讲过多少情话、谎话、气话、疯话、大话、笑话,多少堂而皇之,多少言不由衷,多少声东击西,在回到家乡的这一刻,却瞬间退回到离开时的那个少年。那些我熟知的词句与发音,从古老的岁月里流淌而来,自年轻的父母和祖辈那里继承,在至亲挚友的爱里发育成长,永远保持着青春的模样,不曾被生计和虚荣污染。

但总有一种残忍,叫作物是人非;总有一份浅浅的伤感,在不经意间像水雾一般,在心底悄然升起——在我一次次走在熟悉的街道,却不见儿时的旧居时;在我握着祖父的手,听着他一遍遍将我认错时;在我与旧友相聚,往事清晰如昨日,却瞥见彼此眼角已有皱纹时;在我发觉记忆里总是中年人模样的长辈,如今已经阴阳两隔时……故乡还在原地,口音依然地道,但仍难逃“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悲凉。是的,对于故乡来说,我不再是个归人,更像是个过客了。只有过客,才会执着于满足记忆里的胃口,凭吊青春的遗志,把过去的故事,一遍遍地伴着酒咀嚼。或许也只有那些普通话里无处对照的词汇,才能让陈年旧事依然栩栩如生,让笑与哭依然酣畅淋漓。这样的日子因稀少而可贵,短短几日后,我将再一次把自己塞入城市的模具,在这个过程中,撞落几缕在短暂的逗留里新生的乡愁。

也许某天,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突然听到一两句熟悉的话语,像水中偶然爆破的气泡,我偷偷回头,似乎要辨认这一份难得的亲昵,那一瞬,我们不为人知地,分享了一个同根同源的秘密。只要有这一份隐秘的乡音,我就不是没有过去的人,我就不是无所依从的人。纵然人生的风雪掩盖了足迹和气味,在一片旷远的空茫里,它依然坚定地指引我的灵魂,穿过山河湖海,踏上回家的路。

来源:西安晚报 【编辑:荆学慧 见习编辑:李嘉诚】 【责编:张彦刚】
秦闻客户端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举报邮箱:shxiwxb@126.com     陕西舆论环境违规线索举报:029-82243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03    陕ICP备05001925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

新闻热线:029-82244483    邮箱:sanqincom@163.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

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