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安 /正文

“健康集市”让群众学会主动管理健康

2025年09月03日 20:22:54 来源:西安晚报

医生在义诊活动现场为群众答疑解惑

当医疗服务走出医院诊室,融入日常烟火气,会碰撞出怎样的温暖?今年暑期,在西安灞桥区纺东街,每周四夜晚的“健康集市”给出了答案:专家们带着专业诊疗服务而来,志愿者们揣着贴心服务而至,音乐与健康操让就医咨询多了几分轻松。这场由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打造的健康盛会,不仅解决了群众“看病远、咨询难”的痛点,更像一盏灯,照亮了大家从被动应对疾病到主动管理健康的全新路径。

把“治未病”理念带到群众身边

今年7-8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医院妇幼医院门口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健康集市 与您相约”暑期义诊活动。每期活动都有各临床科室的专家亲临现场,为群众面对面答疑解惑,提供专业医疗指导。这不仅是医院延伸服务触角的又一暖心举措,更让专业健康知识化作家常话融入百姓日常;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多元化健康服务,也顺着这场集市走到更多有需要的群众身边,把关怀稳稳送到了大家的心坎上。

谈及“健康集市”的意义,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建婷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以往在诊室,我们更多是‘被动接诊’,患者带着已出现的症状来求医,很多时候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机会。但‘健康集市’不一样,它把‘治未病’的理念带到群众身边,我们能主动发现大家潜在的健康问题,教他们用食疗、穴位按摩等简单方法管理健康。看着大叔大妈从‘怕看病’变成‘主动问健康’,我真切感受到,医疗服务下沉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改变了群众的健康观念。”

医生用专业技法为群众缓解身体不适

8月7日晚间,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举办了“秋天的第一场健康集市暨第五期中医特色集市”活动,将中医文化传播与健康服务实践深度融合,通过健康义诊、沉浸式文化体验等形式,为群众送上多元化的中医健康服务。

中医科专家们运用传统针灸、推拿、刮痧、耳穴压豆等疗法,为群众缓解身体不适。专家们聚焦“中医养生”“中医科学减重”“脾胃调理与营养指导”“儿童生长发育”“秋季皮肤润燥管理”等热点话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实用知识:教大家通过食疗应对秋燥、用小儿推拿手法改善孩子挑食问题等,中医养护技巧让群众收获满满。

记者现场看到,在中医文化体验区,中医科医师们用专业技法为群众缓解身体不适。针对久坐、劳累导致的颈部僵硬、肩部酸痛、腰背肌肉紧张,医师们运用针灸疗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搭配推拿按摩及穴位按揉,帮助群众放松紧绷的肌肉,缓解慢性劳损带来的酸胀感。而对于长期受失眠困扰、疲劳综合征影响的群众,医师们则用耳穴压豆法对症施治,现场还为群众赠送用天然中草药材配制的驱蚊香包。

35岁的上班族李女士告诉记者:“天天对着电脑,颈椎疼得厉害,去医院挂号要等好久。‘健康集市’上,专家当场给我推拿,还教了我几个在办公室就能做的拉伸动作。现在我每天上班间隙都会练,脖子舒服多了。更重要的是,专家提醒我‘久坐比熬夜更伤身体’,让我意识到健康不是‘不生病’,而是要主动管理——现在我每周都会抽时间运动。”

为群众送上贴心的健康服务

在“健康集市”上,还有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穿梭在摊位与人群之间,宣传医院专家出诊时间及专业专长,为群众测量血压,指导预约挂号方式及就医流程。

此外,在“健康集市”的健康科普区,门诊部工作人员用节奏轻快的快板演绎《就医选科不迷路》科普内容。朗朗上口的唱词搭配生动演绎,把复杂的科室分类、就诊流程讲得清晰易懂,帮助群众快速掌握“对症选科、精准挂号”的技巧。

对此,灞桥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健康集市’的意义,远不止于健康服务的下沉。当测血压、查体质和买菜、唠嗑成了街坊邻里的日常,健康就从冷冰冰的指标,变成了有烟火气的生活方式。这种接地气的健康传播方式,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触到健康知识,从而更加主动地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这种兼具实用性与体验感的‘健康集市’,既为群众送上了贴心的健康服务,也传递了轻松愉悦的情绪价值,真正成为市民家门口暖心又实用的健康‘充电站’”。

8场活动,百余名专家及医务人员参与,涉及全院所有专业,5000余人次百姓受益……在刚刚过去的暑期里,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举办的“健康集市”成为周边群众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来源:西安晚报 【编辑:李嘉诚(见习)】 【责编:荆学慧】
秦闻客户端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举报邮箱:shxiwxb@126.com     陕西舆论环境违规线索举报:029-82243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03    陕ICP备05001925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

新闻热线:029-82244483    邮箱:sanqincom@163.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

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