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在“共享便民窗口”为居民进行健康诊疗
9月5日上午,雁塔区杜城街道融创宸院社区的“共享便民窗口”前格外热闹——居民们正有序排队办理公交卡。刚拿到新卡的周苗忍不住点赞:“以前办卡得专门跑服务大厅,现在下楼到社区就能办,太省心了!”
这个便民窗口不只办公交卡,还能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反诈宣传、中医问诊……多样化服务打包进驻,受到了居民们的热烈欢迎。
这处服务窗口,源于社区对服务效率的一次全面升级。此前,社区推行“一窗通办”改革,整合常规业务后,将原本四个窗口优化为三个高效办理日常事务,腾出了一个闲置窗口。怎么让这个“空窗口”发挥大作用?2024年9月,社区创新打出“共享牌”,将其打造成汇聚多类专业服务的“共享便民窗口”。
“盘活窗口资源只是第一步,关键要把服务做实在。”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婧菁介绍,为了让窗口“活”起来,社区提前对接律师、民警、医生等专业人士,敲定固定服务时间,再通过居民微信群、公告栏广而告之,确保大家知服务、能参与、得实惠。依托“轮流坐班”制度,窗口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除了定期开展政策解读、专业咨询,中医坐诊、公交卡办理等便民服务也常态覆盖;遇到居民“点单”需求,还能灵活调整排班,精准对接需求。
如今,这个窗口成了社区治理的“多面手”——既是便民服务平台,也是民情沟通的“神经末梢”。每周三下午,这里还有“书记有约”的固定环节:社区党支部书记会准时坐在窗口,面对面听居民说心事、讲难题。“有些事看着小,却直接连着居民的幸福感。”陈婧菁说,从垃圾投放点选址、儿童活动区设施更新,到楼道灯维修,居民都能在这儿直接跟她沟通。不仅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更实现了民情快速响应、问题高效处理。
这里还是矛盾调解和风险预防的“前沿阵地”。对此,社区民警张波涛深有感触:“很多家庭纠纷、邻里矛盾,早介入、早疏导,就能化解在萌芽阶段。”就在上个月,两户居民因噪声问题闹了矛盾,正是在这个窗口解开了心结:民警先从情理上稳住双方情绪,律师结合法律给出建议,心理咨询师引导两人换位思考,最终两户一起商量出合理作息计划,矛盾顺利化解。
反诈宣传也在这里走深走实,银行值班人员陈薇每次服务时,都会重点给老年人讲财产安全,生动的讲解总能吸引不少居民。中医健康咨询更是成了“网红项目”。社区特邀中医师定期坐诊,为居民做体质辨识、讲季节养生,窗口慢慢成了社区里的健康“微课堂”。
“年纪大了有点小毛病,不用跑大医院,散步顺路就能问,太贴心了!”居民王桂兰老人每次来都忍不住夸赞。
针对老年人、残疾人出门难、不熟悉手机操作的问题,社区还推出“小宸帮您办”特色服务——“一对一”贴心代办社保认证、医保缴费等高频事项,实实在在打通了便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据介绍,该社区还将继续优化服务流程,扩充专业力量与服务门类:深化与社会机构的合作,引进家庭教育、职业规划、文化艺术等新服务,努力打造更全面、更温暖的社区服务生态,真正实现“小窗口”承载“大民生”、“微服务”释放“大能量”的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