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潇)9月15日下午,西安市远东一中物理老师马金龙回忆起自己爱人胡铭在陕历博突发窒息获救的几分钟,流露出深深的感激之情。
9月14日15时35分,马金龙对这个时间点记得异常清楚,“我们当时一家四口逛博物馆,两个孩子在别的展厅,我和爱人胡铭在序言大厅外吃着哈密瓜聊天,忽然我爱人先是弯腰咳嗽,很快面色青紫、双手乱抓,发不出半点声音。我慌忙从背后环抱她,手掌一次又一次挤压,啥用也没有。”
马金龙直奔志愿者服务台,他清晰地记得,志愿者曲浩立刻进行安抚,“别怕,我们去叫医生”。下一秒,判断异物窒息的朱倩文已来到胡铭身后,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拇指精准抵住脐上两横指,干脆利落地向内上方冲击。“就是6秒钟!”马金龙强调,要命的哈密瓜“啪”地落地,胡铭表示立刻就缓解了,紧接着,驻馆的贺东霞医生、王丹护士携药箱飞奔而至,观察游客身体情况,确认化险为夷后方才离去。
“我是有救护证的,当时观察胡女士用手按着喉咙,脸色发青等情况,又看到马先生也在试图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就立刻冲上去了,胡女士化险为夷我真是太高兴了,博物馆医护人员也是随即就来了,我感觉我们配合得特别好。”志愿者朱倩文今年34岁,在陕历博已经做了8年志愿者,“我希望大家都学会准确的手法,更希望大家学会后平平安安!”
化险为夷的胡铭紧紧拥抱了朱倩文,她说自己除了感激实在不知还能做些什么。马金龙当即给博物馆的留言簿亲笔写下了感谢信,又在“美篇”上写了一篇文图并茂的感谢信。他写道:“我会把这段经历讲给孩子、讲给游客、讲给所有愿意倾听的人,让‘海姆立克’不再只是急救术语,让‘陕西历史博物馆’不再只是旅游景点,让它们成为爱与勇敢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