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天,一则令创投界和资本圈瞩目的消息从西安传出:硬科技上市公司诺瓦星云,与十年前投资它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西高投”)再度携手,共同发起设立规模5500万元的创投基金,目标瞄准被誉为“中国版SpaceX”的蓝箭航天。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产业资本合作,它延续了一段持续十余年的信任之旅,也完成了一次从“被投”到“共投”的角色蜕变——开创了西安科创上市公司与西安本土创投机构“二次握手”设立创投基金的先河,更映射出西安科技金融生态正在发生的深层变革。
“十年栽树”终成林双向奔赴的光阴叙事
将时间拨回2015年。那时的诺瓦星云,还是一个从校园走出的创业团队,虽掌握LED显示控制核心技术,却面临所有初创企业共同的难题——资金、管理、资源。西高投就在此刻适时出现。
经过缜密的跟踪研判,西高投这家西安本土国有创投机构做出了投资决策。他们看中的不仅是诺瓦星云的技术壁垒和赛道前景,更是企业团队的综合能力与硬科技底色。此后多年,西高投始终陪伴企业成长,成为诺瓦星云发展道路上唯一的创投机构伙伴。
2024年2月,诺瓦星云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西安硬科技企业上市阵营中的亮眼新星。按常规叙事,资本至此完成了陪伴企业成长的任务,但故事在西安有了新的篇章。
今年8月,诺瓦星云发布公告:拟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3500万元,与西高投共同设立创投基金,将目光投向战略新兴产业——航天科技领域。据悉,此次投资标的,是被业界誉为“中国版SpaceX”的蓝箭航天。
蓝箭航天拥有搭建完整国内航天生产链条的能力,是美国SpaceX和蓝色起源外全球第三家、目前国内唯一同时掌握百吨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和中大型液氧甲烷火箭关键技术及研制保障能力的民营企业。其自主研制的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运载火箭,是我国首款不锈钢液体运载火箭“朱雀三号”。
从“被投企业”到“产业出资人”,诺瓦星云完成了角色跃迁;而从“单一投资”到“二次握手”,西高投则验证了其长期主义投资理念的可持续性。
“老知音”逢“新赛道”“二次握手”的三重密码
“二次握手”的动因何在?
“信任、专业、共识。”诺瓦星云相关负责人的答案坦诚而清晰。
“信任”源于十多年的共同成长。对于诺瓦星云来说,西高投不仅是财务投资者,更是战略陪伴者,长期的合作关系为“二次握手”奠定了互信基础。
“专业”体现在西高投在硬科技领域的深厚积累。作为西安高新金控旗下从事风险投资和基金管理的专业机构,西高投在高端制造、半导体等领域具有丰富的项目筛选与投后管理经验,其投资团队对硬科技项目的判断力和赋能能力得到了市场验证。
“共识”则指向双方对产业未来的共同期待。诺瓦星云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企业成功拥抱资本市场成为上市公司,不仅代表着发展里程碑,也意味着责任升级——“我们希望为其他好企业提供资金与资源支持,帮助其跨越发展障碍,形成‘本土创投支持企业成长—企业上市后反哺区域资本生态’的良性循环。”
在西高投的语境里,这场合作更是一次国有创投机构对GVC(政府背景风险投资机构)模式和理念的创新实践。
与传统VC不同,GVC机构既要实现资本增值,更承载着产业政策落地的使命。西高投相关负责人用“生态园丁”而非“产业猎手”来阐释其的投资哲学:以责任投资对接耐心资本,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全周期培育链,既当企业成长的“加速器”,又做产业升级的“耦合器”。
“政策春雨”润时节西安科技金融的新版图
诺瓦星云与西高投的“二次握手”,发生在西安科技金融政策密集落地的背景下。
西安市“深化六个改革”重点工作明确提出“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机制改革”,强调“让企业成为组织科研、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规模贡献的主体”。
今年4月,陕西多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深化私募创投基金“募投管退”改革,鼓励引导创投机构设立多类型创投基金。
8月,西安印发《科技金融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确定11项目标、60条举措,有组织地推动金融资源供给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需求精准适配、衔接互促。
一系列政策举措,正在推动西安的创投生态向更高能级跃迁发展——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这样的发展氛围中,创投机构不再是简单的财务投资者,而是产业创新的陪伴者;上市企业不仅是资本市场的受益者,更是创新生态的反哺者;而政府政策则成为生态建设的引导者和赋能者。
“小循环”到“大生态”
期待“涓滴向海”与“万木成林”
记者梳理资料后发现,西安市范围内本地上市公司与创投机构合作设立创投基金,此前已有天和防务、西测测试、爱科赛博等先例,但类似诺瓦星云与西高投的“二次握手”范例,尚属首次。
从微观来看,这一尝试勾勒出了清晰的“循环发展”路径:本土创投培育优质企业→企业成功上市→上市企业反哺创投、培育新锐。这种“小循环”,正在西安扩展为更宏大的创新生态图景。
从宏观来看,不少市场观察人士认为,诺瓦星云与西高投的“二次握手”,不仅是资本行为的个案,而更像是生态共识的彰显。它意味着西安的科技金融生态正进一步走向成熟——从单向输血转向双向赋能,从短期博弈转向长期共生,从个体茁壮生发至生态繁荣。
此外,这种“反哺式”循环也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模式——通过本土上市企业与创投机构的深度合作,形成区域创新资本的自我造血机制。这种机制不仅有助于解决科技创新企业的资金问题,更能形成产业协同和生态集聚效应。
正如诺瓦星云相关负责人在受访时所言:“上市公司对区域创新生态的责任是全方位、深远的。”作为创新核心主体,其通过知识外溢、产学研协同、产业链带动等方式,持续释放辐射效应。
十年一瞬,诺瓦星云从初创走向上市,西高投从投资走向生态,小循环汇入城市创新的“大生态”,资金、技术、人才、政策多向奔赴,西安的科创金融也一步步从初萌新枝走向绿树成荫。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策活水的持续润泽之下,更多这样的“握手”故事将在这片硬科技沃土上不断生长。当“耐心资本”持续滴灌,当头部企业纷纷成为出资人,当“反哺式”循环常态流淌,西安的创新雨林必将更加茂盛、更加坚韧。
而这,正是西安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最大底气与最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