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秦闻讯(通讯员李小军 )近日,陕西神木因降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市域内蒿类植物迅速蔓延,高密度分布导致蒿草花粉浓度短期骤升,大量市民鼻炎突发,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神木市委、市政府闻需而动,第一时间奔赴蒿草生长区域实地调研,随后迅速统筹全市各部门力量,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冲锋,全面开展蒿草清除工作,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赢得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这场看似寻常的“除蒿行动”,虽无惊天动地的声势,却精准触达群众生活痛点,正是城市治理“以人为本”的生动注脚,不仅彰显了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的担当,更用行动践行了“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深厚为民情怀。
人民群众的小事,就是党委、政府的大事。对百姓而言,“不被鼻炎折磨”“孩子能安稳上学”从来不是“无关紧要的小事”,而是实实在在对生活的期盼。神木市启动沙蒿清除行动不仅大幅降低了百姓的过敏概率,让大家不再因鼻塞彻夜难眠,甚至遭受哮喘之苦,更告别了工作时连着打十几个喷嚏、双眼通红的窘境。而党员干部扛着工具深入山地林区,镰刀起落间清除的不仅是“扰人”的蒿草和百姓“怕过敏的“心头急”,更是让“为民”二字不再是抽象概念,逐步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改善,成为神木城市治理最动人的温度。
城市治理的温度,源于对“真问题”的精准回应,更离不开“真调研”的扎实支撑。领导干部作为城市发展的“领航者”,若调研只盯着“政绩工程”“经济数据”,忽视群众身边的“小事”,即便城市建起再多高楼大厦,也会因缺少人文关怀而失去吸引力。神木此次除蒿行动前的调研,直奔群众最迫切的需求,把“解决蒿草过敏”这件“民生小事”当成“治理大事”来抓。这种“调真研、解真忧”的态度,让治理举措始终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清除沙蒿虽未直接增加百姓收入,却守护了大家的身体健康,让群众呼吸更顺畅、精神更舒展,这正是城市治理最该有的“民生底色”。
神木的城市治理温度,从来不是“一次性的感动”,而是贯穿在一件件民生实事中的长久坚守。从3月试行夜间停车免费,到7月出台道路(辅路)停车不收费,再到如今全面清除沙蒿,解决群众“过敏扰生活”的痛点。神木的每一项政策调整,不变的是“群众需要什么,就解决什么”的初心,变化的是不断延伸的服务触角,让治理的暖意渗透到出行、健康等生活方方面面,让群众在细微处持续感受“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幸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从不在于拥有多少宏伟的地标建筑,而在于能否把群众的“小事”放在心上、落到实处。神木的除蒿行动、停车惠民等举措,正是以“小切口”做好“大民生”的生动实践,彰显了“以人民为本”的城市治理发展理念。城市的发展唯有始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细微处下功夫、在实效上见真章,才能让城市治理的温度持续传递,让城市真正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