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吕云涛)9月27日,2025年秋季陕西省“践行新课标 学科育新人”小学数学名师大讲堂在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精彩开幕。此次活动由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主办,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小学校长理事会、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共同体承办。来自小学数学领域的全国名师、专家学者、教学能手、优秀骨干教师、科学带头人、教研员以及来自全省各地市的教师共500余人齐聚一堂,以课标为帆,以课堂为舵,共赴数学教育新征程,探索学科育人新路径。
作为2025年秋季陕西省“践行新课标 学科育新人”名师大讲堂的第二场主题活动,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小学专场活动将聚焦课标核心素养育人目标,强化培养时代新人的教学要求,紧扣新课标、新教材实施中的新问题,探索数智赋能创新教学的新方法,为全省小学数学教师搭建起交流研讨、互学共进的优质平台,助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推动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国家督学、陕西省教育工委原书记、教育厅原厅长杨希文讲话表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不负时代的数学老师呢?他提出四点思考:做名师,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明了数学背后的思想、精神与方法,解答关于数学本质的问题;做设计师,以素养为导向推动课堂转型,设计挑战性问题情境,关注学生思维路径;用爱和智慧点亮一个孩子的潜能,尊重学生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做“大先生”,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掌握使用AI的技能,更要有教育家的眼界和担当,要融合知识、眼界与担当,坚守育人初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常务会长潘燏表示,“名师大讲堂”是陕西省基础教育一张亮丽的“名片”,肩负示范引领、促进教师成长的使命。“我们要助力学生实现‘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维思考、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字智能时代为教学变革提供动力,也要求我们实现传统优势与现代技术的有效结合。”
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副校长王萍利表示,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共同体既是“名师大讲堂”活动的承办方,更是直接受益者。2025年是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共同体的人工智能元年,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创新成果,自主研发了“AI教研员”系统,成功破解低成本自然语言转文字等多项技术难题,具备备课、授课、作业、思维、评估五大核心功能,以200余套评价标准为支撑,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可落地的改进建议,实现精准教学。其中,在数学学科中,以新课标为指引,依托数学结构化教学理念,结合“问题链—逻辑链—思维链”三链融合,形成36套数学教学评价标准,从六大维度精准指导课堂。目前,“AI教研员”已服务全国近1500所学校,3万余名教师,将“经验式教研”升级为“数据驱动的标准化赋能”,助力每位教师在每节课上自然成长。
9月27日至28日,在“名师大讲堂”小学数学专场活动中,浙江省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首届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俞正强,浙江省金华市新世纪学校书记、校长郭骥,携手陕西省内名师,依次呈现10节优秀课例。活动通过“名师示范授课+专家点评引领+互动交流研讨”的多元形式,为老师们解析数学课堂提质增效的破题思路,明确新课标背景下学科育人的实践方向,为陕西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