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注意到,随着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患儿开始增多,一款被称作对症“预防针”的药物——尼塞韦单抗,在家长中迅速走红。不少家长拿着社交媒体上的截图,专程前往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咨询。这些家长中许多人是被网络平台“种草”的:有人称它“一针能保宝宝健康半年”,有人直接将其定义为“新生儿标配”,甚至还有人认为所有宝宝都该打。针对家长们的种种疑问,记者采访了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药剂科专家,就“谁适合用”“什么时候用”“普通宝宝要不要跟风打”等核心问题进行答疑。
并非“人人必打”这两类宝宝可能需要
“盲目跟风给孩子打尼塞韦单抗,不仅可能白花冤枉钱,还可能耽误真正有效的预防时机。”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药剂科魏泽洋医生首先明确了关键认知——尼塞韦单抗既不是疫苗,也并非所有宝宝都需要注射。从药物属性来看,它是一种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长效单克隆抗体,核心作用是为特定高风险婴幼儿提供保护。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该药物在国内尚未正式获批用于“广泛预防”,临床使用必须经过严格的医学指征评估,不能仅凭家长主观意愿决定。
那么,到底哪些宝宝适合接种?专家给出清晰的适用人群范围。“尼塞韦单抗其核心适用人群是首次面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季的新生儿和婴儿(通常0-8个月龄)。若宝宝健康且已安全度过第一个流行季(如快满1岁),身体已具备一定抵抗力,通常无需注射。仅少数有特殊健康状况的宝宝(如慢性肺病、严重免疫缺陷),在8-24个月龄时,医生才会评估是否需在第二个流行季注射。健康宝宝无需额外注射。”魏泽洋为家长们划重点:是否需要注射,核心看“宝宝是否属于高危人群”“是否处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季保护需求期”,而非所有宝宝都要打。
接种时机很关键 家庭“囤药”不可取
除了“谁能打”,“什么时候打”也直接影响保护效果。魏泽洋表示,尼塞韦单抗的保护期有限,仅能覆盖一个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季,时长约5个月。一旦错过最佳注射时间,其防护作用可能会大幅降低。所以,必须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季前或出生时注射,而不是任何时候想打就打。有接种需求的家长可以咨询当地的儿科医生或疾控中心,确定所在地区的疾病流行高峰期。根据这个时间来安排注射,才能获得最大保护效果。
在咨询过程中,不少家长提出“担心流行期用药紧张,想先买回家囤着”的想法。对此,魏泽洋明确表示,此举绝对不可取。尼塞韦单抗作为生物制剂,对保存和运输条件要求极为严格,家庭环境无法满足,盲目囤药不仅浪费钱,还可能因药物失效给孩子带来健康风险。同时,尼塞韦单抗属于处方药,且需专业冷链管理,医院会根据疾病流行季需求提前储备药物,家长无需担心买不到药。
综合来看,医生并不建议家长盲目跟风为孩子安排尼塞韦单抗接种。每个孩子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存在个体差异,需专业人员综合评估后,才能判断孩子是否适合接种,以及何时接种更为适宜。
同时,魏泽洋补充提醒,日常防护是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关键环节。在疾病流行季节,家长可以通过“勤洗手、做好环境清洁、减少孩子与感染者的接触、合理喂养和作息增强孩子自身免疫力”等方式,从根本上提升孩子对病毒的抵抗力,为孩子的健康多加一层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