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罗文艳 记者 胡琳)“这是平原犁、这是山地犁。”10月29日,在西安市临潼区行者街道西沟村的一处院落里,80岁退休医生唐迁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自己的藏品。

唐迁的藏品并非光彩照人古董,而是一件件精心保存的旧农具。他特意将自家院落改造成陈列馆,专门用于存放这些从陕西各地悉心收集来的“宝贝”。

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唐迁仅从器物微妙的弯曲弧度和磨损痕迹,便能准确分辨出它们的用途与来历。这里有土车、独轮车、硬轱辘大车等运输系列,犁、耙、耧等耕种系列,纺线车、织布机等纺织系列,又有锅、碗、瓢、盆、缸等生活用品系列,石磨、石碾等加工系列,还有农业生产用的铡刀、风车、水车,盛粮用的斗、升、合等器具,拴牲口用的护具、套子等300多个种类上千件物品。

“这些老物件,都是我手搬、车拉一件件运回院子的。”唐迁抚摸着手里的农具感慨,“以前用镰刀收割小麦,又累又慢,一天还割不了多少。现在联合收割机过去,几十亩麦子一扫而光。农业越来越先进,但如果没有这些实物,后人怎么能真切感受到曾经的农耕生活?”
怀着这份“留住回忆”的执念,唐迁编写了《关中农村老物件》一书,该书不仅收录了他多年收藏的珍贵成果,更以农具实物为脉络,串联起关中地区的农耕文化记忆与历史变迁。
“我希望以这本书为载体,把关中农耕文化的‘根’留住。”唐迁说,“让这些见证过时代变迁的老物件,不再只是落满灰尘的旧物,而是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承载乡愁与历史记忆的纽带,让更多人关注并珍视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