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正文

泾河新城第二学校千名“三秦学生记者”华清宫上实景思政课

2025年11月01日 23:35:26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文/记者 马佩佩 图/记者党运 视频/记者 赵雨明)晨曦微露,难掩激动心情。11月1日,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二学校千余名“三秦学生记者”在陕西省思政课教学“三秦学生记者”社会实践活动组委会办公室的组织下,走进临潼华清宫,开展了一场以“弘扬爱国精神,传承红色教育”为主题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在亭台楼阁间聆听历史回响,于行走中感悟家国情怀,在少年心中筑就爱国未来。

8时整,同学们整装出发,迎着朝阳一路向东。9时30分抵达华清宫。华清宫景区门口,一场盛大的仿唐迎宾礼迎接“三秦学生记者”们的到来,演员们身着唐代宫廷华服,踏乐缓步而来,以古韵悠长的吟诵致欢迎辞,同学们身临其境感受到大唐盛世的繁华景象和唐宫文化的独特魅力。

骊山脚下千名“三秦学生记者”齐诵经典 

激荡爱国热情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骊山脚下,千名“三秦学生记者”齐诵《少年中国说》,同学们身着校服,精神饱满,声音慷慨激昂,深刻领悟梁启超先生文章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对少年们的殷切期望,提升爱国意识。随后一首《歌唱祖国》手势舞,将整场社会实践活动推向高潮,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沉浸式实景思政课 

在历史现场激荡爱国情怀

活动中,同学们观看了《12·12》西安事变大型实景影画。演出以逼真的场景布置和沉浸式表演,将华清宫的亭台楼阁、城墙街巷化为历史舞台,带领同学们重回1936年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枪声、炮火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呐喊声交织,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先辈们的英勇抗争。

四年级六班邹岸锦和任芸萱观看演出后激动地表示:“第一次看到如此震撼的现场演出,我们不仅了解了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更深刻意识到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传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爱国精神。”

探访历史遗迹 

感悟文化底蕴

一座华清宫,半部盛唐史,更见证近代中国的历史转折。当天,同学们还参观了九龙湖、御汤遗址博物馆、五间厅旧址、芙蓉湖、唐梨园遗址博物馆等地。大气恢宏的建筑、别具一格的园林风光,令同学们流连忘返。飞霜殿、昭阳殿、长生殿等标志性建筑,更让他们在行走中增长了见识。

秋日的骊山,层林尽染。午后,同学们沿阶而上,登临西绣岭的兵谏亭——西安事变的发生地。亭周树木葱茏,红叶点缀,为历史遗迹增添了几分诗意。站在兵谏亭前,同学们仿佛能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

五年级五班的王一诺同学感慨道:“这场社会实践活动不是简单的参观,而是一次‘沉浸式’的历史课堂。它让我们跳出书本,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头脑思考。历史从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照进当下的镜子,指引我们走向未来的火把。”

行走的思政课 

情怀在体验中升华

五年级五班的张睿宇同学告诉记者:“走进华清宫,我了解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历史故事,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也为今后的作文写作积累了素材。”

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二学校校办兼德育主任赵亚锋表示,本次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外出,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在华清宫这个承载盛唐气象与民族转折的历史现场,同学们亲眼见证课本中的文字“活”了起来。当孩子们站在五间厅触摸当年的弹痕,当他们沉浸于《12·12》的演出,“爱国”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可感知、可触摸的鲜活故事。

“思政教育的课堂远不止于教室。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这样的社会大课堂,让知识在行走中被激活,让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在亲身体验中得以升华,真正为孩子们的成长筑就一座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赵亚锋说。

【编辑:薛诗彤】
秦闻客户端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举报邮箱:shxiwxb@126.com     陕西舆论环境违规线索举报:029-82243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03    陕ICP备05001925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

新闻热线:029-82244483    邮箱:sanqincom@163.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

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