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陈飞波)近日,第三届中小学特色课程博览会暨西安特色课程现场会在西安成功举办。作为大会核心承办校,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于11月10日至11日主持召开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主题论坛。

论坛期间,“一带一路”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学校共同体正式宣告成立。该共同体由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成都霍森斯小学、青岛大学双语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杭州市南肖埠小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浙江绍兴市海亮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实验小学、宁夏西夏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等八所国内学校共同发起。在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和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的指导下,共同体将以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为理事长单位,凝聚各成员校优质资源,共同推动国际理解教育向纵深发展。这也标志着国际理解教育正式迈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新阶段。





本次论坛以“理论引领+实践驱动”为核心特色,汇聚四大权威专家与六大知名校长。

主旨报告环节,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吴耀武教授在《国际理解能力与国际传播效能》专题报告中深刻指出,“同理心”是培育学生国际理解力的核心要素,是实现有效跨文化沟通的重要基石。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教授、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马燕生主任、北京师范大学陈则航教授分别从全球胜任力培养、中国特色国际理解教育实践路径、国际课程比较研究等维度进行深度阐释。

实践研讨环节,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吕菲系统介绍学校构建“双外语+多元化发展”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分享作为外语特色校在国际理解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探索经验。成都霍森斯小学校长曾霞、杭州南肖埠小学校长林霞、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校长李凯、重庆市南坪实验小学党委副书记张燕、浙江海亮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校长王仁华分别展示各校在国际理解教育领域的特色成果,呈现多元化实践路径。



课程展示环节精彩纷呈,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师生通过三个维度呈现教学成果:中学生西班牙语课堂上,学生运用流利西语畅谈个人爱好,展现跨文化表达能力;小学英语课堂围绕“性别平等”“体育精神”等议题开展项目式学习,培养全球视野;模拟联合国活动中,学生以出色的辩论能力和国际视野,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的综合素养。这些课例生动体现学校在多语种教学与综合素养培育方面的创新融合。

本届博览会通过专家报告、校长论坛、课程展示等多元形式,构建理论与实践深度对话的专业平台。新成立的“一带一路”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学校共同体将进一步加强区域协作,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创新动力和实践范例。